新华社东京7月26日专电
财经观察:日本车企深陷“诚信门”
新华社记者 钱铮 许缘
近期,三菱、铃木等日本汽车厂商相继曝出燃油效率造假,安全气囊厂商日本高田公司也被曝测试数据造假,深陷“诚信门”。不止一家企业、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造假,仅归咎于某一企业道德败坏、诚信缺失已经很难解释,其背后是政府部门和企业自身监管的缺失、企业文化的弊端以及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首先是日本汽车燃油效率测定制度存在漏洞。日本汽车生产商上市一个新车型之前,日本国土交通省的一个外围机构“汽车技术综合机构”要根据相关认证制度,对该车型的安全性和环境性能进行审查。审查共有30到50个检查项目,其中就包括燃油效率。但是,计算燃油效率所依据的基础数据,如轮胎和路面的摩擦、行驶阻力等,都是由企业自行测定后申报的。三菱造假丑闻曝光后,国土交通省重新验证了这些数据,发现企业上报的数据中有7项数据根本没有经过审核,监管机构直接照搬了企业提供的数据。
其次,企业自身的监管体系也存在漏洞。三菱汽车在此次“燃效门”事件中,最早被曝涉嫌造假的4款轻型汽车中,DAYS和DAYS ROOX这两款是为日产代工生产、由日产负责销售的。日产和三菱从2011年起就开始在轻型汽车领域合作,包括三菱代工生产DAYS、DAYS ROOX等车型向日产供货等。但直到2015年11月,日产为研发上述两款车型的下一代升级版本进行准备工作时,发现用国土交通省规定方法测试两款车型的燃油效率所得数据与三菱汽车报告的数值有一定差距,才最终牵出了三菱汽车篡改数据的丑闻。
类似的还有高田“气囊门”事件。高田问题气囊在十多年里躲过多家汽车生产商的安全监控体系,原因何在?业内人士指出,日本车企在选择供应商时的前期考核非常认真严格,而一旦一家企业成为其供应商,后续审核则会宽松许多,有的车企甚至未必每年对供应商进行审核。
日本企业文化和制度的诸多弊端也使企业内部的不正当行为难以被发现,或即使被发现,纠错和堵漏的速度也相当迟缓。
日本NEW HORIZON资本公司董事长安东泰志表示,这类造假的一个原因是日本“纵向分割”的企业文化,即以上下关系为中心运营。这种环境下,部门内部人员非常稳定,许多人在同一部门里一待就是十几年,外人很难发现里面出了什么问题。
有分析人士指出,不管是隐瞒应该召回车辆的故障信息,还是篡改燃效数据,如果不是整个组织一起隐瞒是瞒不住的。在日本企业里,揭发产品缺陷或不正当行为的职员会被视作组织的敌人,遭到贬职甚至解雇。出于明哲保身,大家要么视而不见,要么不得不为虎作伥。
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近年来日本经济不景气,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子女独立后,老年人倾向于换购更小型的汽车。所以,日本国内市场轻型汽车非常畅销。另外,日本实施环保车减税和汽车绿色税制,达到国土交通省设定的尾气排放和燃油效率标准的汽车被列为税收优惠对象。消费者购买这样的汽车,可享受车辆购置税、道路税等税收的减免。
因此,日本消费者购买汽车时,燃效是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对汽车生产商来说,其生产的汽车、尤其是轻型汽车,燃效指标直接关系到销量。生产商之间围绕燃效的竞争也非常惨烈。有日本媒体披露,三菱汽车的研发经费远远少于其他车企,技术研发的落后使其在燃效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选择在数据上动手脚。
日本车企“燃效门”事件并非独立个案,而是制度缺陷、文化弊端和大环境原因互相交织所致。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因素,造假的毒瘤将难以根除。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