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汽车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零排放,并能完全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在过渡路线选择上,由于替代能源汽车和生物质能源汽车对相关能源的依赖性较大,使其发展具有区域性特点,难以在全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因对现有汽车技术的改进相对较少,在高油价时期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并且满足高排放标准,是最佳过渡路线。
日系车企拔头筹
混合动力汽车在工作时可以使用机械和电力两种驱动方式,如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使充电过程更为便捷,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趋势。
从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分布状况来看,美国是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的销售市场,2007年的销量达3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70%,日本、英国和加拿大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3.8%、3.2%和3%,而其他国家的份额合计仅为10%,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从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的消费国美国的数据来看,日系车企凭借其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一直占领市场。丰田在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一枝独秀,其2007年在美国的销量达18万,占据79%的市场份额,本田、福特、通用和日产的份额分别为10.2%、7.1%、1.5%和2.4%。
全球销量已达100万的畅销车丰田普锐斯于2006年登陆中国市场后销售状况一直不佳,预计08年的销量仍将在1000辆以内,说明目前中国普通消费者对混合动力汽车并不认可,购买欲望很弱,中国市场有待开发。
高价位车有成本优势
相对于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成本优势是其发展的前提。当前条件下,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成本优势体现在20万以上价位汽车,混合动力技术在价位为5万元的汽车上不具有使用成本优势,即使能够实现100%的节油效果,其使用成本仍比传统车辆高出22%;在价位为10万元和15万元的汽车上,只有达到80%以上的节油效果时,才有略微的成本优势;在价位为20万元、25万元和30万元的汽车上,实现40%-60%的节油效果能体现出一定的使用成本优势,说明混合动力技术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
从本质上讲,混合动力汽车的成本优势来源于电力成本相对于石油成本的优势。若93#汽油价格下跌30%,即4.46元/升,则混合动力技术的使用成本优势将变小,实际使用价值较小;若93#汽油价格上涨30%,即8.28元/升,则混合动力技术的实际使用价值将更明显。
技术进步是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强大动力,若技术进步使电力驱动装置的价格下跌30%,其对混合动力技术成本优势的提升作用与汽油价格上涨30%的影响相当。
乐观情况下,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若93#汽油价格上涨30%和电力驱动装置下跌30%同时发生,则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价值非常明显,价位在10万元以上的汽车都有一定的使用成本优势。
电池技术左右发展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采用镍氢电池技术,但镍氢电池的一些技术性能已经接近理论极限值,例如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等。而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容量大、无记忆性等优点,得到各汽车厂商和电池生产厂商的一致认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其使用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生产成本问题。
磷酸锂铁电池是锂电池的一种,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高、比容量高、环保、价格便宜等优点,但是其导电性较差,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比亚迪汽车的双模汽车的核心技术是“ET-POWER”,其采用就是磷酸锂铁电池技术,每块电池电压3.3伏、60安时,充电循环次数可达2000次以上,比亚迪F6DM汽车使用了100块电池,续航里程可达430公里,其中电动模式100公里,混合动力模式330公里,但真正量产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相比于现已应用的混合动力技术,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使混合动力汽车拥有更好的性能和使用便捷性。通用汽车开发的雪佛兰Volt就是采用了锂电池技术的PHEV,预计将在2009年上市,而丰田汽车的普锐斯则由于技术问题不会在新款车中采用锂电池技术。Volt搭载的锂电池是由A123生产的,容量达到了16kWh,是现有普锐斯电池容量的12倍,大大提高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续航能力,而“可插电式”的设计使电池充电更为便利,110V的接口下充电6个小时即可充满。
为了尽快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车用动力电池,各大汽车厂商纷纷采取与电池生产商合作的方式进行开发,掀起了国际开发车用动力电池的热潮。其中通用汽车的动作最为积极,同时与A123、Compact Power、Cobasys和Saft四家公司进行合作,抢占锂电池技术领先地位的意图非常明显。
电池技术相关上市公司
公司 相关业务
风帆股份 公司是军用启动铅酸蓄电池的定点生产单位,年生产能力达到350万KVAh;致力于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开发。
维科精华 成立的宁波维科能源公司专业生产各种动力、太阳能电池。
同济科技 公司参股上海中科同力化工材料有限公司36.23%的股份,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的研发,如质子交换树脂和质子交换膜和膜电极等;但目前尚为给公司带来利润贡献。
中炬高新 控股子公司中炬森莱生产动力电池。
科立远 生产泡沫镍和镍系电池,镍氢动力电池项目正在积极研发过程中。
德赛电池 国内外手机电池的主要供应商,尚无车用动力电源业务。
杉杉股份 生产锂电池材料。
澳柯玛 子公司澳柯玛新能源技术公司生产锂电池。
TCL集团 子公司生产锂电池。
长城电工 参股大连新源动力11%的股份,大连新源动力我国燃料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007年7月19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入股新源动力,成为第一大股东,为公司未来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新大洲A 参股大连新源动力3.42%的股份。
复兴医药 持有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36.26%的股权,神力科技专门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