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指的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而“破窗”效应在汽车圈屡有发生,继神户钢厂造假事件发生之后,三菱、铃木等汽车品牌接连曝出丑闻,日前,据外媒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斯巴鲁又被曝出汽车里程数作假问题而将接受有关调查。并且可能在日本国内进行召回,涉及车辆总数达25.5万辆,召回总费用预计达50亿日元。
曾经是“良心产品”的日本制造业,如今风光不再,日本制造业的塌方也给全球制造业敲响了警钟,身陷囹圄的日本制造该何去何从?
步日产后尘,坚持不懈造假30年
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此次被爆出的是斯巴鲁在群马县的两家工厂,造假事件与此前曝出的日产造假一样,都是无资格人员在检查记录文件上盖章造假。而且,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报道指出这种造假现象在30年前就已经存在。
事实上,早在今年9月,日本国土交通省对国内的日产汽车制造工厂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其使用无资质人员进行汽车出厂安全检查。然而,问题曝光后,日产汽车没有进行彻底整改,部分工厂无资质检验员依然在岗。而随后的调查还显示,日产汽车在几乎所有国内工厂常年使用无资质检验员“糊弄”出厂安全检查。
从日产到斯巴鲁,我们可以看到“破窗效应”在持续恶化: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就如刘备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诚然,“日本制造”已经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更是给日本的精密制造业的声誉蒙上了一层新的阴影,所谓代表日本的”工匠精神“也已跌落神坛。今后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信誉度及影响力都将受到影响。
陷恶性循环,持续下去终有恶果
刨根问底来看,撇开我们说到的破窗效应,站在整个汽车供应链角度来看问题的话,更能看出日本制造衰落的缘由。
如今的日本车企虽然仍旧处于世界汽车工业的金字塔顶端,但是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骑绝尘相比,其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少,早已不是当年绝对的技术一霸角色,尤其是中国品牌的强势崛起,给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这个时候,仍旧期望保住领先优势的日本车企就不得不在原材料以及零部件供应商身上下功夫,尽可能的开源节流,以求降低各项成本来保持固定的利润以及销量。而事实上,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日本的主要供应商和主机厂之间的关系早已结合的十分紧密,如果冒然换供应商的话会造成产品质量的各种问题,进而造成市场口碑受影响。
所以说,在这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像高田气囊、神户钢铁这样的供应商不得不接受主机厂降价的要求。而在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想在保证品质的条件下降价是十分不现实的,所以这些企业便通过偷工减料的方式来满足主机厂的降价要求。如此长期以往,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这种合作就会陷入“造假死循环”,东西只会越造越假,浮出水面的问题企业也会越来越多。
结语 :最后要说到的是每一个国内斯巴鲁车主都关心的事情,毕竟斯巴鲁这个品牌全部是通过进口的方式到达国内,并且号称采用了和日本一样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因此一旦在日本召回的话,自然应当在国内召回。
只是,考虑到之前的日系车造假事件都巧妙的避开了国内市场,此次斯巴鲁是否会避重就轻,逃避应尽的责任,我们也将持续关注。不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树立百年老店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把牌子砸了也是分分钟的事儿,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