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日本汽车公司斯巴鲁承认公司下属两家工厂使用无资质检验员“糊弄”新车出厂前的整车检查,此行为已成“常态化”,持续约30年。
斯巴鲁公司27日发布消息称,因违反国家规定让不具资格的员工进行了出货前新车的最终检查,近期将向国土交通省报告召回(免费回收及修理)约25万辆以上认为有必要重新检查的汽车。
对象为所有车型,预计费用约达逾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
斯巴鲁社长吉永泰之在发布会道歉
这是日本制造业揭露出来的最新一起造假丑闻。上月末,日本汽车三巨头之一的日产承认,其在成车出厂检验环节中,大量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出厂检验手续。日产本月6日宣布召回已售38款车型共约116万辆汽车。
也就是在本月初,日本钢企巨头神户制钢被曝长年篡改铝、铜等制品强度和尺寸等数据。这起企业丑闻令日本市场和社会震惊。
神户制钢的同类产品广泛用于日本汽车、飞机制造和军工部门,包括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MRJ,美国波音公司也因部分采用神户制钢产品而对日方提起关注。
三菱汽车(上)和日产汽车标识
而之前,三菱汽车和铃木汽车去年被曝篡改油耗数据;三菱汽车公司承认从1991年起一直使用与法律法规不同的违规实验方法测算燃效。
为了让从2013年开始生产的4种微型车达到燃效目标,还篡改了数据。
因隐瞒安全气囊质量缺陷而被美国媒体称为“有史以来最恶劣汽车安全丑闻”的日本高田公司则于今年6月申请破产。
一系列造假事件,外界对日本汽车业界的不信任或将加剧。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现在,日本产品一直都以其优越的产品性能和可靠的产品质量,成为“良心产品”、“诚信产品”的代名词。
白岩松曾在他的《岩松看日本》里这样写道:“中国人做事情常说的一句话是‘差不多就行了’,恐怕日本人是不敢说的,他们是差一点都不行。”
对于产品质量的极度苛刻,是国人长久以来对于日本这个国度的定式观念之一。
这些年来,无论是在日本企业的自我宣传中,还是在国人的口口相传里,“匠人精神”几乎与日本工业、手工业、餐饮业等各行各业画上了等号。
但如今,“日本制造”的诚信神话,正伴随着众多造假事件瓦解与坍塌。
造假无所不在,让“日本制造”遭遇严重的信用危机。对此,人们不禁问:说好的安全、可靠,都哪去了?
有专家分析认为,三个原因造成了这类问题的产生:
其一,日本造假盛行与当前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
在人们印象里,日本人一般是很守信用的,可是,这一品质正遭受“污染”。
近些年来,日本右翼分子公然地在其编写的教科书中淡化甚至美化二战中的日军罪行,丝毫不顾廉耻,在战败之后直至今日这种行径从来没有停止。
一个连教科书,连历史都能篡改的国度,失信事件频发也就见怪不怪了。
其二,造假盛行还与日本当前的社会心态密切相连。
近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生存压力不断加大,道德已经无法约束人们对于利益的疯狂追逐。
不少学者称,现在的日本进入“逐利时代”,经济利益优先于顾客口碑,开始成为企业的主要追求目标。
其三,造假盛行还与“日本自信”的逐渐丧失有关。
“每当下雨心里就会涌起一份自信:我砌的墙怎么可能因这点毛毛细雨就被冲垮。”如今,这种精神正在随着日本实力衰弱逐步丧失。
没有了足够的自信,各种歪门邪道就会沉渣泛起。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在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中,日本造假事件恐怕并不会就此停止,说不定哪天又会爆出更大的丑闻。
那么神话坍塌,便成了必然结果。而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同样是个警醒。
富士重工这些年来一直拒绝在中国生产,并美其名曰是为了保证汽车的品质。造假事件的爆出,无疑是在打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