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向右走?
——写在丰田开始后召回时代之初
在因为当地供应商CTS公司的产品出现问题,导致自己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超过400万辆汽车后,丰田汽车供应链的未来会向左走还是会向右走?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从企业经营层面看,这一方面取决于这一次召回事故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丰田汽车今后的战略发展方向。
如果此次质量问题的根源不在供应商而在于丰田自身,那么该公司可能会选择继续使用外国供应商。而在成本压力之下,该公司可能会选择更多地使用中国等成本低廉的国家的供应商。换句话说,丰田可能会对其他国家的供应商开放它那以封闭而著称的供应链。该公司常务董事毛利悟去年曾有关类似的表示,他当时说要在中国市场放开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渐引入中国当地的零部件供应商。
但该公司开放其相对封闭的配套体系的做法,却会给它提出了新的挑战。
正如大家所了解的那样,丰田汽车与供应商的关系是“紧密供应商管理体系”,丰田以不放弃供应商的承诺换取后者牺牲部分利润,从而保证了自己的成本优势。这种体系是建立在日本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双方互信才能互利。
也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开放其配套体系的做法必然会损害一些供应商的利益,如何补偿这些利益受损的供应商,则成为丰田汽车必须面对的棘手难题——如果不能给出合理的补偿,既有供应商就很可能抬高自己的供货价格,以求为不确定的未来储备更多的利润;而新进入者也可能因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在销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个矛盾或许还不突出,但丰田汽车2009年的销量已较2007年巅峰时减少了150万辆,而全球汽车市场的回暖目前仍不好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为进一步降低成本而放弃现有供应商,有可能造成现有“紧密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彻底瓦解。这种瓦解,绝对是丰田章男这一代管理层无法承受的。
那么,倚靠日本本土供应商是不是个好主意呢?
如果导致此次召回的质量问题的根源,真的在于其美国供应商未能很好地领会强调现场管理的丰田生产方式的精髓,那么丰田公司选择加强与电装等有资本联系的日本零部件企业合作,看起来是个好主意。因为这些零部件公司已经伴随丰田汽车走过了数十年,双方都非常熟悉、了解对方,不存在磨合问题;尤其是这些公司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理解是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很难超越的。
但是对于极度依赖外国市场的丰田汽车公司来说,进一步的国际化是其必然选择。该公司或许可以保证自己的人力资源储备可以满足其全球化发展的需求,但无法确保它的每一个供应商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如果丰田想要继续推进自己的全球化,必然涉及到与当地供应商的合作。
这就是摆在丰田章男为首的丰田汽车最高管理层面前的两难选择。
换个角度看这个矛盾,或许丰田汽车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前文所述的矛盾,从社会层面看,是丰田汽车的管理层应该如何看待日本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冲突的问题。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