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3 .53万辆和155.20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5.98%和15 .12%,同比分别下降1 .85%和0.25%。汽车产销量出现自2009年2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也是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恢复增长后的首次负增长。
汽车产业已在众人预料之中逐渐趋冷,这将直接导致汽车产业链下游的零部件供应疲软。 而同时,日本地震对下游工业的影响也逐渐显现,许多日系整车厂的减产犹如雪上加霜,加重了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危机。但是,这些仅仅是外部因素的影响,零部件行业内部的两极分化才是真正制约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记者在20日盖世汽车网月度采配会上了解到,虽然汽车大环境不景气,但是到场的采购商数量还是很可观的。14家采购商供共吸引了180余家供应商到场洽谈,可见零部件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僧多肉少”的局面发人深思。
根据盖世汽车网会前的统计,这180家通过审核供应商约占报名参会总数的80%,其余20%的零部件供应商则因资质、质量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同时,记者从采购商处了解到,很多采购商都有意向企业,但是往往由于供应商品牌、管理、质量等各方面过硬,自身业务订单已完全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而放弃合作。
某国内主机厂负责人在现场告诉记者,此次采配会洽谈项目达到数十个,每个项目几乎都有意向供应商,但是到场洽谈的仅一半左右。可见零部件行业两极分化的严重程度,已极大的制约了中国零部件,乃至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究其原因,不外乎战略及管理两个方面。首先,企业战略的制定是企业生存最根本的指导性要素。是走技术创新路线,寻求长期发展?还是仅靠图纸,模式化生产,维持短期生存?都将极大的影响企业的走向,也是零部件两极分化的最根本原因。
回顾零部件龙头企业的发展道路,都是凭借技术创新及产品质量,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出来的。而往往中小企业忽视了战略的制定,导致其管理、产品出现混乱,最终将推出零部件历史的舞台。其次,在合理战略的指导下,规范化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对国外采购商的采访中,记者获悉,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质量问题。
丰田召回、锦湖召回,都是质量不过关的血淋淋的教训。因此,在挑选供应商的时候,是否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是采购商最关心的问题。质量是管理的产物,只有严谨规范的人才管理、质量管理,才能确保企业、产品能够长期生存。
本次采配会已然圆满结束,但是对零部件行业的深度思考却仍将继续。在本土零部件企业遭遇外资合资挤压的市场现状下,我国零部件企业更要从自身管理等方面,夯实基本功,这样才能在世界化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我国零部件行业才会在十二五期间真正崛起,也必将带动整个汽车产业链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