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分析,随着中国对日本汽车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日本希望在中国本土化生产以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这势必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另一方面,中国许多地方政府希望发展汽车产业,由此带动当地产业链,一些地方汽车产业园或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兴起,都用优惠的条件向外资伸出橄榄枝。尽管中国零部件产业缺少核心技术,但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加之过去中国零部件企业很多具有OEM经历,因此在加工技术上不用担心。中国零部件企业最缺的是核心技术。与中国零部件企业合资,是外资的一个捷径。在满足中国市场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自有网络销往国际,这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变成外资重要的出口基地
日产全球CEO卡洛斯-戈恩曾说过:“灾难后也有好的机会”。这个机会是指震后日本零部件供应链的深化改革所带来的发展空间和利润回报的可能。日本供应链改革主要体现在海外工厂周边建立具有较高深度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将分散车企和供应商面对突发事件带来的绝对风险。
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中国市场环境是吸引日本汽车产业(中小零部件业)集体进入的最佳选择。对日本零部件厂商而言,供应链调整的过程中,继续保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将是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等新兴制造业国家汽车需求规模的扩张,日本本土零部件供应的压力日益加大,在中国建厂将是成本降低的方式。未来中国的市场潜力不仅体现在新车制造方面,也体现在零部件供应方面,这将给日本零部件厂商带来更大机遇。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汽车零部件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不是偶然,日本的产业海外转移上世纪就已开始,大地震后,部分行业协会再次提出加大转移力度。
抛开日本地震因素外,从日本、美国、德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可以发现,这一轮的投资和过去有着本质的不同,外资在中国的战略投资比例越来越高,而非早期的规模投资以及限于在中国销售这一形式。这和中国汽车市场持续走高有必然的联系。日本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对华投资战略从对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向国内销售与出口并重转变。为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将加强与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国汽车零部件核心骨干企业的战略合作。
而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技术研发力量也在不断增强,过去他们很少强调在中国进行技术研发,旨在适应汽车零部件对华原材料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本地化。日本汽车生产和零部件企业将改变“日本研发,海外生产”的传统模式,加强在华适应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
新华信公司汽车产业研究服务部研究经理回玉梅表示,日本企业过去将核心制造放在本土,在物流上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即便向欧美企业供货也非常有效,但该体系因为地震原因被打破。鉴于过去经验,日本整车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多在两三年之内就能收回成本,因此汽车零部件跟着进来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有人说,日本汽车产业有一个中国梦——借助中国的产业优势、投资优势和市场优势,实现日本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已经成为日本震后重修产业链,再塑汽车强国的梦想之地。对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中国是具有潜力的汽车市场,协会将进一步促进日本零部件企业向中国的业务发展,日本汽车产业供应链在中国也会得到更好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