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汽车 >> 丰田 >> 丰田召回 >> 正文
是什么摧毁了丰田神话?丰田的“七不该”

丰田公司的召回门事件正在愈演愈烈,庞大的召回数字背后,是目前还无法预估的经济损失,但再大的经济损失都无法与一个企业的信誉损失相比。从这一层面来说,丰田这种不惜代价全面召回的举措虽然悲壮,但并未失去一个跨国公司应有的风范。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丰田走到这步田地,丰田的“七个不该”或许可以帮我们找到答案。

“一不该”:是对“世界第一”的迷恋,当本世纪初超越福特后,丰田就看到了成为世界第一大车企的希望。伴随而来的是产能扩张、产品线调整的一系列措施。美国消费者可以看到丰田的苔原皮卡,红杉suv,这些专为美国市场而设计的产品,在金融危机中,与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产品一样难卖,它们一样耗油,一样粗笨。

“二不该”:是对高额利润的追逐,财务压力使得丰田不断降低生产成本。2000年,丰田推出了21世纪成本竞争力建造计划(CCC21),其目标是使180个主要零部件的价格,砍低30%。通过该计划,在过去五年内丰田节约了将近100亿美元,大量成本缩减,让零部件商在质量环节无力苛求。

“三不该”:零部件体系封闭。与通用、福特等强调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残酷淘汰不同,丰田愿意保证零部件企业的合理利润,保证他们持续成长。这种相互依赖的系统性风险在增加,由于没有开放式竞争,故步自封和养懒汉的情况在零部件企业中随处可见。同时,丰田对于“巨大”的零部件供应商的左右能力越来越低,同呼吸、共命运,丰田也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离开它们、考究它们甚至惩罚它们。当丰田快速增长时,这种近亲繁殖的弊端还不容易显现,一旦增长速度放慢,供应体系的利润下降,产品的质量将受到考验。同时,随着丰田在全球26个国家,迅速开设了47家工厂,少数新供应商进入到丰田体系中来,例如这次生产油门踏板的CTS,这些新供应商更难控制。

“四不该”:管理与规模不匹配。丰田是一家家族控制的企业,在21世纪,奥田硕、张富士夫、渡边捷昭、丰田章男轮流担任CEO的位置,丰田喜一郎为代表的丰田家族却从未对公司失去控制权。一方面,这些职业经理人需要看着丰田家族的眼色行事,言听计从;另一方面,希望短期内干出业绩的想法,涌动在每个人的心头。每个CEO都想在自己任内迅速做出新意,做出成绩。这种“冒险”的结果,要么丰田是一个创新的先锋,要么功败垂成。

“五不该”:创新乏力。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制造的创新能力大幅下降。除了普锐斯和Wii,日本再也没拿出改变产业格局的产品,而在上世纪80年代这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对于全系车的投入,让丰田在单个车型上的研发投入,较德系的厂商动辄10亿美元的投入要少,与美国厂商每部新车5亿美元左右的投入,也要少。这从日系品牌各品种之间缺乏想象力的外形设计、落后的发动机与变速器技术可见一斑。

[1] [2] 下一页  尾页

汽车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零部件企业内部两极分化制约行业发展
丰田召回部分进口2012年款雷克萨斯GS250、GS350汽车
丰田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227万辆汽车
安全气囊有隐患丰田日本国内召回65万辆汽车
丰田安全气囊问题在全球召回汽车总数将超过227万辆
丰田召回6万辆缺陷车:气囊可能失效存在安全隐患
丰田召回100万辆卡罗拉 因安全气囊问题
缺陷/偷工减料 丰田召回问题未根本解决
丰田公司因制动问题在日本召回2500辆汽车
日本丰田30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130万辆汽车
丰田因气囊问题在北美和日本等地召回90万辆汽车
丰田因存漏气隐患在日本召回约9万辆车
丰田召回事件导致美国修改车辆安全规定
丰田召回部分Vista、卡罗拉以及Nadia车型
丰田在北美市场着手两起召回 涉及74万辆汽车
转向系统及刹车灯存隐患 丰田在美召回68.2万辆
丰田在印度召回近4万辆Etios等车型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召回11万辆2011款新赛纳
丰田召回引发信任危机导致消费市场萎缩
丰田召回重创“日本制造”
报告显示日本GDP或因丰田召回门事件下降0.12%
丰田将召回约9.4万辆2011年款赛纳MPV车型
换个角度看丰田召回
丰田iQ车型日本和偶走召回
丰田全球范围内发起主动召回65万辆混合动力普锐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