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以“溯辽海文脉,源远流长的精神家园”为主题,历时四天的2020“BMW中国文化之旅”辽宁探访正式落下帷幕。活动深入探访了辽宁地区3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设计、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促进非遗的创新转化。
活动期间,网通社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美虹女士展开交流,她表示:“疫情不仅没有阻挡BMW继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脚步,反而更加坚定了BMW以创新思维实现企业价值的决心,BMW将继续并加大践行我们对中国社会的承诺与贡献。”
网通社:“BMW中国文化之旅”项目连续开展了十四年,今年来到华晨 宝马 的家乡。请问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为什么还会坚持开展这个项目,又为什么会选择来到辽宁?
杨美虹: 疫情不仅没有阻挡BMW继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脚步,反而更加坚定了BMW以创新思维实现企业价值的决心,BMW将继续并加大践行我们对中国社会的承诺与贡献。
去年年底团队就决定了今年“BMW中国文化之旅”要探访辽宁,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辽宁是华晨宝马的家乡,BMW一直致力于贡献辽宁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积极联结本地社区,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其次,辽宁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承袭着中华文明的血脉,拥有多元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项目前期探路的时候,团队对辽宁的非遗项目进行了梳理,发现辽宁拥有极具地域代表性的满族文化、辽河口文化,以及印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红山文化。这三个文化不仅串联起辽宁传承千年的文化脉络,更是中华文明不朽的印记。
第三,希望通过BMW的品牌效应凝聚更多社会资源,并以创新思维搭建辽宁传统文化与文旅产业的桥梁,向公众打开辽宁文化之窗,打造辽宁文旅发展的新名片,助力辽宁文旅产业的振兴发展。今年,项目计划联合马蜂窝推出《BMW中国文化之旅辽宁非遗旅游攻略》,另外还有两款针对国内不同区域定制的《BMW 中国文化之旅区域非遗旅游短途攻略》。BMW希望通过这些创新形式影响到更多的人,让每一个人,包括非宝马车主,都有机会可以看到这些非遗文化。
同时,为了助力疫情后辽宁省经济、文化及旅游产业的复苏,2020“BMW中国文化之旅”首次借助淘宝电商平台进行非遗产品的网络推广。这次邀请到一位非常有爱心的淘宝公益主播——恩佳,和我一起参与了非遗产品专场直播带货活动,共吸引了超过135万的公众参与。此外,今年还与阿里公益“魔豆妈妈”项目强强联手,为女性非遗传承人进行电商赋能,通过完善的电商培训体系,帮助他们实现电商创就业,助力实现从设计端到消费端的赋能闭环。
网通社:“BMW中国文化之旅”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传承人赋能方面已合作多年。请您介绍一下,入选BMW清美创新基地的传承人是如何遴选出来的?入选后,传承人在清华的整个研培时间大概是多长、整个研培模式有什么特点?传承人在创新基地是如何跟更高层次的文化对接的?
杨美虹: BMW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传承人赋能方面的合作,开始于2016年,双方共同建立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结合BMW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广泛的社会资源,以推荐传承人进入创新基地研修研习的赋能方式,探索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创新模式,助力传统工艺振兴。
在传承人的遴选方面,除了提前考察之外,也有专家组和当地政府、非遗中心的推荐与筛选,并在我们每年的“BMW中国文化之旅”探访途中完成最终的遴选与名单公布。自2016年至2018年间,BMW陆续遴选了来自四川、湖南、玉树的30位具有创新潜力的非遗传承人进入创新基地研修研习,并推荐了来自边远地区的10位女性非遗传承人进入木兰学院进行女性企业家创业培训。
经历了三年的探索之后,团队认真剖析了这样的赋能方式,并得出了这样一个洞察:非遗的创新性转化及市场化是助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正确思路。
基于这个洞察,BMW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2019年共同升级了创新基地的合作模式,“BMW中国文化之旅”每年将通过探访活动,推荐需要设计改良的非遗传承人进入创新基地;其中,清华美院的专家教授为设计师,以“做中学”的模式,带领、帮助非遗传承人设计、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非遗文创品。非遗传承人对产品进行加工、制造、销售。
传承人进入创新基地后,创新基地会根据他的非遗技艺特点,安排清华美院的老师一对一、手把手带领传承人进行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这个过程与传统研培不同,并非让传承人进入清华大学的课堂上课,而是先由对口帮扶的清华美院老师对传承人的非遗技艺,从色彩、元素、图纹、手法等角度,进行初步的观察与分析,然后清华美院的老师再手把手地跟传承人一起对这项非遗进行解构,提炼、抽取其中的技艺、美学等元素,最后再共同设计、开发这项非遗文创产品,完成重新建构的过程。在这个一对一、手把手帮扶的过程中,传承人也能够取得个性化的突破与提升。比如一个非遗银饰技艺,传承人可能只会做传统的设计样式,但是经过我们创新基地的一对一研培,传承人就能够在清华美院老师手把手的帮助下,做出更加创新、更加适合年轻人的设计样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每一位进入创新基地的传承人,都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技艺的特点获得个性化的指导和提升。
这样“做中学”的研培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相应的投入也会增加,比如会用到先进的开模技术,重新研发设计会用到的材料和其他成本。从传承人进入创新基地,到非遗文创成果的产出,大致需要半年多到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总体会包括两个阶段,一个是清华美院的教授去到非遗传承人的原生态环境里去观察、总结和分析,另一个是将非遗传承人请到清华美院工作室里交流学习,比如专门研究材料的工作室,或者专门研究大漆的工作室,诸如此类。
去年“BMW中国文化之旅”的探访目的地——海南省,成为了创新基地合作模式升级后的第一个受益省,成功推选了3项非遗项目的5位非遗传承人进入创新基地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孵化,分别是黎锦、椰雕和东坡笠。这一批三个项目的文创产品经历了一年多的孵化,即将在这个月正式亮相,这也是创新基地合作升级后的第一期成果。
网通社:像杨总说的以直播形式帮非遗带货,后面会不会持续帮他们一直做?
杨美虹: 阿里巴巴公益的“魔豆妈妈”是阿里巴巴公益的经典公益项目,“BMW中国文化之旅”是BMW的经典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这几年,公益领域有一个趋势,叫做公益机构的横向联合,这个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因为BMW在举办了14年“BMW中国文化之旅”之后,积累了丰富的传承人资源,阿里巴巴擅长电商,因为都是做公益,在这个意义上而言,没有一个所谓的竞争性关系。所以,我们合作的逻辑是联合赋能,利用这么多年的积累,为阿里巴巴公益“魔豆妈妈”项目推荐女性非遗传承人,他们会帮助这些非遗传承人进行电商的培训,这就是合作的意义。我们不能永远帮他们带货,要做的是通过赋能把非遗传承人扶起来自己做。
当然,传承人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都能“活”下去,有些非遗技艺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不喜欢、不接受,传不下去了,所以说希望能够尽快地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如果它还在故纸堆里,不走进现代生活,迟早有一天就传不下去了,老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可能就找不到徒弟了,所以非遗传承人必须要自己有改变。一方面,作为非遗传承人必须有责任感,传承了从祖辈继承下来的非遗技艺就有责任让更多人知道,并且让自己能生活下去,把这个技艺传下去。第二,传承人自己也要有意愿想改变,非遗技艺传到你手里,你面对的用户和你爷爷的用户肯定是不一样的,每个时代的用户都有不一样的特点。非遗技艺做出来的手工艺品虽然非常好,但是对用户来说买回家干什么?如果生活中不用它,非遗传承人就要思考去改变。你可能保留核心的一些技艺,但可能形式上就要改变。只有非遗传承人生活得很好,才会有更多人想跟他学,非遗技艺才会不愁传承,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同时,除了传承人去找消费者,BMW还要让消费者主动找非遗产品,现在能做的就是把两边互相拉。在这个过程中,“BMW中国文化之旅”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公益平台,我们没有任何私心,就是希望嫁接更多的社会资源,助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比如与阿里巴巴公益“魔豆妈妈”的合作,可能传承人自己就做不了直播,但对淘宝来讲是很容易的事,这就是BMW帮非遗传承人搭建的平台;又比如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建立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这个平台也是BMW搭建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实用美术方面是全国最厉害的,很多非遗技艺都是跟手工艺有关系的。团队了解到有些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会遇到瓶颈,比如从父辈传下来的技巧、技术如何有新的突破,这些困惑到清华大学寻找答案是非常好的。有一年,探访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人,他们用传统的蓝靛草印染以后,由于是纯天然的原料,所以印花布越洗越掉色。现在清华大学的老师对这个蓝靛草印染进行了改进,就可以让它不掉色,这个对非遗传承人技艺的传承是很有好处的。类似这种嫁接资源,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之后,团队觉得应该做的。
再比如,2016年起,我们开始携手知名旅游网站马蜂窝共同探索“非遗+旅游”的跨界融合,推出非遗旅游攻略。把用户拉到传承人的面前,让大众零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然后他们才会喜欢非遗,喜欢它以后就会消费,当然这个过程很漫长,不会三年五载就解决。但是团队发现,这几年在年轻人中国潮开始兴起,这是对文化的热爱,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非遗传承人的机会就来了,这就需要非遗传承人能够要做出让年轻用户喜欢的东西。团队对传承人的建议是,传统的要有,创新的也要有。
所以我们送传承人去清华大学学习。传承人们到清华学习以后,发生了很多变化,不同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在一起学习,会自然而然产生合作创新的灵感,比如瓷器与竹编的嫁接,漆器与银器的跨界,大家发现还挺有意思的,这就做出一些新的文创产品。我觉得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非遗传承人打开了他们的思路,这很重要。除了在清华大学校内研修,老师们还带这些传承人走出去,到做得特别好的非遗传承人那里去观摩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对他们是很有启发的,这个是无价的,很难衡量。
网通社:这么多年来,宝马对非遗的关注和保护,大家都有目共睹。我们也想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宝马获得了什么?
杨美虹: 大家都经常说,付出越多得到越多,我觉得是这样的。BMW做文化之旅项目,虽然也有过很多困惑,但一直在努力,付出很多,乐此不疲。开始我就说,有条件要做,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因为我们很热爱这个事业。
通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可以看到BMW对中国客户的理解和洞察,极大促进了BMW 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极大地促进了联结利益相关方及本土社区,所以我们一直强调是要“创造共享价值”。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证,去年发布了新BMW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这个是BMW第一次尝试,看看能不能把非遗的技艺放到产品里面,也许有朝一日你就能买到这样的车。虽然去年是一个尝试,但是我觉得是非常成功的,用BMW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新BMW 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是由BMW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领衔的清华美院设计团队合作,研发历时12个月。整车设计选取汉代玉环纹样、霁蓝瓷、降真香等中国文化象征元素,并结合刺绣、大漆、螺钿等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用创新思维展现出宝马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
整个的研发执行过程,对于团队,对于每一位非遗传承人来讲都是非常不易的。但这是尝试,做出来以后,是BMW对中国文化的致敬。BMW的一些相关方看到之后,他们非常认同用这种方式去讲中国故事,我们经常说要讲中国故事讲得让别人接受,选择在旗舰产品新BMW7系上,将现代设计与宝马精湛百年技艺、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这个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就是对宝马集团“创造共享价值”的完美诠释,就是讲中国故事。从这个上面来讲,对BMW来说意义很重大!
我所说的收获,除了对消费者的洞察与情感共鸣,还有就是BMW在参与的过程中,也使得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理解也更深了,会更真切地感受到宝马是一个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
“BMW中国文化之旅”已经做了14年,BMW是很认真的。这么多年来,团队一直借助BMW的品牌影响力,想要为非遗保护、为传承人多做一些事情。
以前早年的时候,BMW项目大都是以探访捐赠为主。后来随着企业对非遗问题认识的加深,认识到单纯的捐赠是不能解决非遗传承难的问题的,于是就开始转型,与清华美院合作,成立非遗保护创新基地,对传承人进行赋能。
BMW对传承人进行赋能之后,她还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就比如我之前提到的那个苏绣的传承人,她自己就办了很多培训班,培训苏绣的绣娘。
国家对非遗也一直非常重视,文旅部在这块发力很多,从各个方面对非遗传承和保护提供支援、支持,已经力度很大了。有这么好的政策,团队也是尽自身所能,为非遗保护多做一些事情。
去年,团队跟清美的合作又有了新升级。去年到海南探访,看到了黎锦,非常漂亮,但传承人说现在黎锦大多都是博物馆收藏的,我们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应该值得更多人看到。于是把她选送进了与清美合作的创新基地,让传承人在清美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非遗文创品的开发。
(图/文 网通社 周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