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北汽集团官方宣布:北汽集团累积产量突破3000万辆。据了解,北汽产量从0到100万辆用了35年,100万辆到1000万辆用了18年,1000万辆到2000万辆用了5年,从2000万辆到3000万辆用了4年。这一串数字,记录了北京市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北汽集团的62年及达成累积产销3000万辆的全过程。
奠基:井冈山/BJ212/切诺基
1958年,北汽试制成功第一辆“井冈山”牌小轿车,成为北京汽车工业的奠基石。在随后的1966年,国内首款轻型越野车北京牌BJ212横空出世,创造了BJ212系列产品生产年限横跨50余年、累计产量超过120万辆的业界神话,奠定了北汽在全国汽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同年,“北京130” 轻型载货汽车也试制成功,成为全国产量最多的轻型汽车。这一时期,“北京212”、“北京130”、北京摩托车和北内492汽油机、4115柴油机号称北京汽车工业“三车两机”,享誉全国。
改革开放后,北京吉普于1983年正式成立,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首个合资企业,1985年,北京吉普的工人们奋战10个月,建成了一条具有7000台/年生产能力的生产线,而从这条生产线驶下的“切诺基”更是风靡一时。同时,在1993年,北汽完成累计生产整车100万辆,为北汽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翅腾飞:两大合资品牌落户,北汽自主二次创业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汽车行业也是如此。2002年,在北京汽车和韩国现代的共同努力下, 北京现代当年筹建、当年出车,仅用63个月便实现累计产销100万辆,创造了令业界称颂的“现代速度”。
2005年,在北京现代之后,北汽迎来了第二家外资合作伙伴,奔驰品牌正式落户北京亦庄。北京奔驰的成立,不仅大大提升了北汽的自身形象和整体竞争力,更确立了北京市汽车工业在中国汽车产业内高端制造的地位。
目前,经过15年的发展,北京奔驰已引进奔驰8大主力车型,并成为戴姆勒全球同时拥有前驱车、后驱车、电动车三大车型平台,以及发动机与动力电池工厂的重要制造基地。
在引进两大国际品牌的同时,北汽自主品牌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在徐和谊董事长的带领下,北汽启动集团化发展之路,对北汽分散的产权进行了全面的整合重组。
2009年,北汽集团收购萨博知识产权,开启北汽自主的二次创业。自2009年到2019年,北汽集团通过布局新能源、重组昌河汽车、整合“大北京”品牌等多种方式,在北汽自主领域形成了BEIJING汽车、ARCFOX、北京越野、北汽昌河、北汽福田的全新品牌格局。
2019年,北汽集团实现整车销量226万辆,营业收入5012.3亿元,成为首家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的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目前,北汽集团研发体系布局五国七地,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整车及KD工厂,市场遍布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
展望:高、新、特战略引导下,北汽自主品牌全面向上
面对汽车行业的百年变革,北汽集团提出了“高、新、特”发展方向,坚定推进向制造服务型与创新型企业战略转型,促进企业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变,落实全面新能源化与智能网联化“双轮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
从具体动作来看,北汽集团与2019年正式发布了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成为北汽集团推动产品向上、布局新能源车2.0时代的重要践行。ARCFOX品牌首款车型ARCFOX αT已正式接受预订,预计将于今年9月正式上市。
在新能源领域,北汽集团在整合新BEIJING汽车后,确定了“纯电为主、三线并举”的技术路线,目前北汽集团已建立了新能源整车、零部件、服务贸易等高效协同与支持配合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可以提供“产品+服务+充电+运营”一体化的城市绿色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今年5月,BEIJING品牌正式定名BEIJING汽车,与北京越野、ARCFOX并肩强化“大北京”品牌效应,通过差异化优势打造北汽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助推北汽自主品牌的全面向上。
写在最后:
以量变助推质变,产量突破3000万辆,意味着北汽集团在建设“百年北汽”的进程中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而在下一阶段,依托“高、新、特”战略,北汽集团将全面推进自主品牌的建设,而伴随着稳定可靠的产品输出,相信北汽自主会成为北汽集团下一个1000万辆的重要增长点。
(图/文 网通社 白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