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家公司,我们再来看看欧洲的情况。斯洛伐克有一家飞行汽车公司叫做AeroMobil,他们在今年4月20日的摩纳哥奢侈跑车展Top Marques Monaco上发布了首款商业化的飞行汽车,关键是这款车已经取得了欧洲和美国的认证,意味着它是一款能合法上路的产品。
这款车前半部分造型接近于一款汽车,使用2.0T发动机作为动力;后半部分则更像是一架飞机,两个后轮隐藏在垂直尾翼里,使用的是螺旋桨。它的机翼可以在3分钟内完成展开或折叠,保证在路上跑的时候不会太宽,除了安全气囊这些车上应该有的配置外,它还配备了降落伞,以备不时之需。不过这款车在国内可能不太实用,特别是在北京,因为它需要至少200米的起飞距离,和最小50米的降落距离,在北京城里寸土寸金的地方显然找不到足够的空间供它起降。
下面我们来看看知名大厂出品的飞行汽车表现如何,先说一句这款名为Pop.Up的飞行汽车还处于概念阶段。空客在民航领域的实力自不必多说,在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带来的这款概念产品看造型有点像四轴无人机。和上面那些飞行汽车不太一样的是,Pop.Up在尺寸上紧凑了许多,如果量产那么它的用途也是以个人城市通勤为主,它的亮点在于模块化理念挺新颖,根据不同的需求切换飞行和汽车两种模式。
既然能上天,那么入地也可以
你见过蚂蚁窝吗,这种昆虫对于地下的利用远比我们多的多。你想象一下,如果把蚂蚁放大到人的大小,蚂蚁窝就相当于一个向地下发展7公里深的城市系统。虽然今天我们还没必要住在地下,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间发展交通系统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比如今天的地铁就有类似的功能,但显然它的局限性还很强,缓解能力还不够。
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有一个类似的设想,前段时间他公布了自己的“超级隧道”计划,这个计划十分简单粗暴,那就是在洛杉矶的地下挖隧道,汽车会通过地面上的升降机进入隧道,升降机接下来会成为汽车在固定轨道上的托盘,托盘通过特定的轨道将汽车高速运输到目的地,接下来再将车辆送回路面继续开往目的地。这个项目已经开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能把火箭回收再利用公司也能造出“超级隧道”。
大家一起分享,减少私家车的数量
无人驾驶好理解,共享汽车现在大街上也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会怎么样呢?也许就会出现下面的情景:当你出行的时候,根据人数在APP上选择车型,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来了一辆汽车,不过里面没有驾驶员。想象一下它的好处,第一点就是不需要你驾驶;第二点就是没有司机的存在,5个人叫来一辆轿车就足够了;第三点,共享汽车可以大幅度减少私家车的数量。下面说说问题,虽然听起来不错,但是无人驾驶技术要在国内普及开来难度不小,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仅仅才有实验车型,这项技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回归现实,今天的你我该如何出门
假设在不远的将来飞行汽车如约而至,你以为你就能开的爽了?先来谈谈交通法规吧,如今在一个平面里只要到了路口就能乱成一锅粥,汽车真上了天那得多热闹,而且即便是一个普通的追尾,因为是发生在空中的原因,它都有可能变成有人丧生的严重事故。而且这还不算完,现在北京六环内无人机都禁飞,所以你谈什么飞行汽车。
天空是禁了,那我们还有“超级隧道”呢,不过它也会遇到问题,而且这问题你我都见过类似的例子。比如说在隧道的入口、出口处发生排队的情况,地下跑的再怎么顺畅,上面的车下不来、下面的车上不去也是不行的,和挤地铁一个道理。而无人驾驶共享汽车会面对卫生差、保养情况参差不齐的情况,谁都愿意叫来的车干干净净、里外三新。
其实今天的你我已经多少会点儿“奇门遁甲”之术,古人占卜测吉凶也得有个道具,换到今人手里就变成了一部智能手机。打开APP看看路况,虽然都是堵但总能找到一条出路,要真是无路可走你就请假在家吧,总比堵在路上又费车又费油强。
无论是《我,机器人》里面的无人驾驶、《全面回忆》中悬浮公路还是《第五元素》庞大的空中交通网络,这些科幻电影所展现出来的未来交通方式都是多元化、多维度的。今天我们觉得天马行空的东西说不准哪天就实现了,比如机器猫里打个电话就能送餐,今天你用手机APP就已经能实现了。(图/文 网通社 刘可)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