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换我做范安德,一定会得意非常,因为在中国的道路上,随处可以看到一辆大众标识的汽车,这种几率远远高于其他品牌。
同时,很庆幸我不是范安德,作为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掌门人,他的担子可不轻松。
到2018年,大众汽车打算在中国实现与现在相比销量翻番的目标——200万辆。尽管对这一时间节点,范并不是那么确定,“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在2018年实现销量翻番,或许我们会提前,也许可能推后一、两年,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了努力的方向。”范安德说。
而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将很快取代德国,成为大众汽车全球最大的市场。同时,范安德谋划的“2018战略”,已经成了大众集团在2018年实现全球1000万辆构想中,最关键的一面“承重墙”。
●目标丰田
大众打算将丰田从全球销量冠军的宝座上拉下来取而代之,这早已不是秘密。虽然二者在2008年的销量差距达274万辆之多,眼下的这场金融危机或许会给前者帮上些忙儿——丰田所依赖的北美市场,其萎缩的速度超乎想象,而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大众在这里领先包括丰田在内的竞争对手,可不是一星半点。
“今天,我们在销售数量、市场份额和产品生产方面远超对手,覆盖了从A0级到D级、乃至超豪华车所在的各个细分市场”,太多的数字可以支撑范安德的底气。
从1984年上海大众投产开始,大众共在中国推出了44款车型,其中26款实现本地化生产;
在过去25年中,大众在华累计投资额达68亿欧元,这个数字占中国汽车工业投资总额的20%;
2008年大众汽车在华销量102.4万辆,同比增长12.5%,比其德国本土仅相差4万辆,而这是在中国汽车销量整体放缓的情况下实现的。同时,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还以50万辆上下的销量分列中国汽车市场排名冠亚军……
尽管在范安德看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至今仍未见底,并将继续带缓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但他也相信,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短暂放缓将止于2010年,之后将回复到稳健增长的轨道上来。
“未来两年,我们将保持灵活的应对措施。在2007年至2010年的四年之间,我们将向中国市场投资24亿欧元。到目前为止,这个计划没有任何改变。”范安德称。不过他并没有透露整个“2018战略”的投资计划,或许他担心那个数字会震惊所有的竞争对手。两个合资企业的持续盈利,足以支持大众在中国的各项投资计划,更加幸运的是,大众在本土老家并没有一个急需去摆平的烂摊子。
●引进新车
更多的投资将用来引进新产品和技术,作为在长春、大连、上海、南京和成都拥有7家整车工厂和9家零部件工厂的大众中国来说,这个决定无疑是理智的。
“我们相信,现有的设施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范安德说。“在未来10年里,大众将把更多搭载先进技术的车型投放到中国。”
仅在2年之内,大众、奥迪和斯柯达品牌就将带来十余款新车型,在这之后,大众还计划每年至少引进4款新车型,以实现其销售目标和扩大市场份额。除去我们已知的第六代高尔夫、SUV车型TIGUAN、奥迪Q5和斯柯达昊锐以外,帕萨特领驭、明锐都将推出改款车型,而大众汽车公司与上海大众共同研发的NMS(New Midsize Sedan),也将在2010年末投产。
小型化的动力总成将同样被用来抵御竞争对手们的中大排量发动机。
“消费者希望购买油耗低的车辆,但并不代表他们愿意牺牲驾驶乐趣”,为范安德作注解的是定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发布的第六代高尔夫——用1.4TSI汽油引擎搭载7挡DSG变速箱的新高尔夫与1.6L发动机、6挡自动变速箱的第四代车型相比,油耗可以降低25%,动力却更加强劲。这款1.4TSI发动机已经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他们将被装载到速腾等更多的车型上,而新一代7挡DSG变速箱也将于明年在大连实现本土生产。
其实,仅此仍无法描绘大众引进新产品的全貌。大众集团旗下的超豪华跑车制造商兰博基尼也在跃跃欲试,“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市场”,兰博基尼全球总裁Stephan Winkelmann称,这个每年只生产2000多辆跑车的小众品牌刚刚在北京设立了其中国分公司。
此外,商务用车也在范安德考虑之内。“我们所说的销量翻番目前是在轿车领域,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都增长到100万辆。但是这个销量目标也不排除商用车,如果条件成熟,有合适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这样我们的销量目标还会继续往上长。”
●能源战略
“在2010年之前,大众承诺将在华所有车型油耗和排放降低20%”,作为大众公司在中国的全权决策者,范安德的这句话绝不只是说说而已。
按照范安德制定的规划,大众汽车集团能源与动力总成的发展将通过两个重要的步骤实施,首先,将继续通过实施发动机小型化战略,采用包括TSI、TFSI、TDI和DSG,以及大众汽车BlueMotion和斯柯达Greenline等先进的动力总成技术,最大限度提高内燃机的燃油经济性。同时,积极开发面向未来的动力技术,如混合动力、Twin Drive和电驱动技术,逐步替代传统内燃机技术。而这些新技术将在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所有品牌中全面实施。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