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汽车 >> 资讯 >> 正文
日本车企能否借合并摆脱困境

这是12月23日在日本首都东京拍摄的一家本田汽车商店。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新华社东京12月24日电  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23日在东京共同宣布,双方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同时,三菱汽车公司也证实将就参与合并事宜进行探讨。

据悉,本田和日产将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以此方式进行合并。本田和日产计划于2025年6月达成最终合并协议,控股公司拟于2026年8月正式成立并同步上市。

这一消息受到全球汽车业界广泛关注。据当地媒体报道,如果未来三菱汽车加入合并,三大车企合并后的年销量将超过800万辆,成为仅次于丰田和大众的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

中西汽车产业调研公司首席分析师中西孝树认为,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日本汽车制造商转型迟缓,销量不断下滑,经营陷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本田与日产能否通过合并摆脱困境,仍然有待观察。

日产11月7日发布的财报显示,受美国市场销售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上半财年(2024年4月至9月)净利润同比骤降94%。日产当天宣布,将在全球削减20%的产能,裁员9000人。

本田电动汽车业务也面临挑战。伊藤忠综研主任研究员深尾三四郎指出,本田电动汽车品牌影响力较弱,其电动汽车业务在中国市场增长乏力,在美国市场因新车销售促销费用大幅增加,营业利润大幅下降。

这是12月23日在日本首都东京拍摄的一家日产汽车商店。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对于此次本田与日产明显有“抱团取暖”之意的合并之举,深尾直言:“如果二者只是想靠合并渡过难关,我不认为它们能继续存活下去。汽车行业已不是靠规模取胜的时代。”

专家指出,本田与日产能否通过合并摆脱困境,首先要看合并能否带来加成效应。名古屋大学教授山本真义认为,本田和日产各自拥有关键技术及产品系列,未来能否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加成效应,是合并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实际上,本田与日产今年8月就已开始商讨合作方案,希望建立全面业务合作关系,实现电动汽车主要零部件及车载软件等的通用化,以此节约研发资金、削减成本。

乐天证券经济研究所首席战略师窪田真之指出,整合电动化和智能化资源无疑会提高效率,问题关键是两家公司如何在管理决策上避免内耗。如果不能迅速决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中西孝树表示,日产拥有不少优质资源,潜能一直未被充分激发,这些有价值的要素在本田主导的治理结构中能否充分发挥价值有待观察。

其次,两家公司能否通过合并摆脱困境,还要看其能否推出全新转型战略。“主打电动化、智能化的造车新势力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本田与日产合并,不能只是在各自的延长线上进行改善,必须制定全新的转型战略才能应对这样的形势。”日本瑞穗银行商务解决方案部主任研究员汤进说。

汤进表示,如果不能迅速向市场投入具有特殊价值和体验的智能化产品,即使合并也有可能无法带动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此外,构筑硬件、软件两方面都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也是迎接电动化浪潮必须跨越的难关。(记者刘春燕)

汽车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卡洛斯·戈恩逃离日本五年后,在黎巴嫩教授商业战略
日产发布Frontier Pro插电混动皮卡,探索新细分市场
日系车加速“智能化”,应对中国市场竞争
日产N7电动车惊艳亮相,强化中国市场布局
雷克萨斯全新ES系列亮相,首次推出纯电动车型
丰田发布全新bZ7电动轿车,瞄准中国高端市场
丰田与日野汽车推进氢能合作,响应中国绿色政策
丰田bZ7电动轿车上海车展亮相,深化中国布局
丰田GR Yaris升级上市,吸引中国性能车迷
雷克萨斯全新ES亮相上海,强化中国高端市场
丰田在西弗吉尼亚投资混合动力变速箱,应对美国关税
马自达推出CX-50混动版,强化中国二线城市布局
三菱暂停美国市场扩张,专注中国电动车发展
马自达与长安深化合作,推出中国专属电动SUV
本田将Civic混动车生产转移至美国,应对美关税政策
丰田与松下深化固态电池合作,目标2027年量产
日产推进铝材循环利用,废车再生铝减少95%碳排放
2024财年丰田全球产销量双降
雷克萨斯NX电动版亮相,巩固中型豪华SUV市场
马自达Arata概念车首发,预示电动SUV未来
本田CR-V混动升级版发布,强化中型SUV市场地位
日产X-Trail电动版亮相,进军中型SUV市场
丰田Corolla电动版首发,重新定义紧凑型轿车市场
丰田发布全新C-HR电动版,锁定年轻都市消费者
日产发布全新Versa电动轿车,进军紧凑型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