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黄某今年4月份,在海沧某4S店购买了一款中档汽车,5月份,在路上行驶时,轮胎突然出现爆胎,该车配备的是锦湖轮胎;车主张先生的锦湖轮胎已经“开花”,他说今年1月份开车河北老家过年,前轮爆胎,差点要了他的命。媒体评论称,锦湖事件狠狠掴了中国消费者一个耳光。
锦湖轮胎再爆脱胎门问题轮胎重新上路
今年4月份,消费者黄某在海沧某4S店购买了一款中档汽车。5月份,在路上行驶时,轮胎突然出现爆胎。在与商家协调处理未果后,黄某将该4S店投诉到了海沧工商所12315。
在调解过程中工商所工作人员发现,该车配备的是锦湖轮胎,在其轮胎侧面出现一条较深的不规则的裂痕,肉眼无法判断究竟是质量问题还是被外物划破。于是,工作人员要求4S店先行鉴定轮胎质量。按照锦湖轮胎授权检测点提供的报告,该裂痕系人为因素,不属质量问题,厂家不予赔付。
对此,黄某无法接受。黄某表示,他愿意自费将轮胎送至国家质检总局上海轮胎检测中心进行质量鉴定,待权威鉴定报告出来之后再进行维权。
哈市现场鉴定200条问题轮胎 绝大多数是锦湖
21日,哈市部分车主组成的轮胎消费维权团聘请了具有专业鉴定资格的鉴定师,为上百位“问题轮胎”车主的近200条轮胎现场鉴定。鉴定的“问题轮胎”多是锦湖轮胎。
21日13时,陆续有车主拿着自己的轮胎来到鉴定处,排起长队。车主李先生带来的轮胎横向出现一条长约10厘米的断裂纹,已经看到裸露在外的钢丝。李先生说,这条锦湖轮胎两年跑了4万公里就出现断纹,他觉得是轮胎的质量问题,为此他找到哈尔滨锦湖轮胎经销商,但其不承认是质量问题,并表示车主如有异议可以找权威专家鉴定,拿着鉴定结果再和“锦湖”交涉。可令李先生感到为难的是,距离哈尔滨最近的鉴定轮胎地点在青岛市。李先生说,因为一条轮胎而到青岛鉴定,成本太高了。而这次有专业鉴定师来哈鉴定,少了很多周折。
拿着一条“开花”锦湖轮胎的车主张先生告诉记者,这条轮胎差点要了他的命。他说,他2009年12月提的车,家庭用车使用强度并不大。今年1月份他开车河北老家过年,当车行驶到京哈高速唐山段时,前轮爆胎,方向盘下沉,车猛地冲向隔离带,多亏当时车速不快,他及时调整方向,才停下车。事后多次给锦湖轮胎厂家打电话,厂家给登记了,让等通知,可快过去半年了,也没有消息。
锦湖轮胎公示检测流程 车主大多数并不知情
此前,有车主反映,锦湖召回点检测只靠目测和手摸,全程不超过10分钟。对此,锦湖昨日详细解释了整个检测流程,举升机支起车辆后,需要对剩余花纹深度、胎压记录和外伤进行检查。
据介绍,外伤的检测,要用起子把花纹沟的大石子清除后,查看轮胎是否有撞击起鼓或划伤。“此外还要手摸胎侧,检查是否有接头起鼓或者凹陷,检查轮胎气门嘴、气门芯是否老化漏气。”锦湖相关负责人称,整个流程严格执行下来需要半个小时。
“起初几天,到店检测的车主的确很多,有的网点员工可能确有执行不到位的情况,”锦湖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现在已经要求锦湖各地办事处员工到现场监督抽查。
锦湖轮胎辩称“返炼胶”轮胎符合国家标准
在被央视曝光的背景下,锦湖轮胎再次爆出新“言”,指出召回或更换轮胎,是在“产品质量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进行。锦湖轮胎中国董事长李汉燮也公开向媒体表示,不管是召回的轮胎还是因检测而更换的轮胎,品质都没有问题,锦湖轮胎在产品质量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召回。
此言论一出,另消费者不解,此番言论将此前本已定位为问题轮胎的天津锦湖轮胎一说完全推翻,既然如此又为何要道歉呢?
一位锦湖轮胎的相关负债人《证券日报》记者谈到:“此前公司董事长道歉是因为产品不符合公司内部制定的生产标准,有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安。但是,其实上公司产品的质量是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所以说公司之前的产品没有问题。”
锦湖韩泰陷质量门 轮胎行业标准亟待补位
正是因为行业标准的“缺位”,李汉燮并没有对媒体透露返炼胶添加的调整比例,只是承认将在企业内部进行沟通、提高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如果现在国家质检总局出了一个统一的标准,锦湖轮胎会完全接受。我觉得其他的轮胎企业经过这次事情以后,也会跟我们一样,重新调整企业标准。”
据轮胎行业资深人士、中国轮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许春华介绍,我国轮胎生产标准相当滞后,20年前原化工部橡胶司制定了《子午线轮胎工艺技术若干规定》,此后一直未重新制定过相关标准。
根据1991年的相关规定,胎面压出工艺中返回胶均匀掺用比例不大于20%;胎侧胶、胎肩垫胶、三角胶压出工艺中返回胶应按胶种不同分开回炼,出片后掺用,掺用比例不大于20%。
很明显,这样的标准已远远赶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更达不到引导企业发展的目的。而在产品检测标准方面,中国同样落后于其他国家,在美国和欧洲,2007年已提高了对轮胎的测试标准,测试速度由原来的每小时137公里提高到了160公里,耐久性试验里程也从原来的3000公里提高到了4080公里,但我国相关标准却未见调整。
轮胎行业不断爆发的质量危机足以证明,当法规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自律在利益最大化面前往往显得不堪一击,但这恰恰是考验企业道德底线的时候,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下,企业信誉孰优孰劣反而更容易辨识。
锦湖事件狠狠掴了中国消费者一个耳光
上周,锦湖轮胎中国董事长李汉燮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说:“不管是召回的轮胎还是因检测而更换的轮胎,品质都没有问题,锦湖轮胎召回是为了消除消费者顾虑。”并呼吁行业尽快出台统一标准。其在央视向公众鞠躬道歉、并宣布召回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一个月后竟发表了“翻案”宣言。这是为什么?
作为行内人,李汉燮想必知道这个行业有着种种的不规范,可倒霉事偏偏只摊在自己头上,这就令其不忿了。而上周韩泰也被曝光存在质量问题但“雷声很小”,这为我们对李董事长的心理推测找到佐证。如果是“好孩子”,锦湖会首先深刻反省、改正自己的错误,再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尽一份力。然而这些我们没有看到,只看到一张知错不改,推卸责任的嘴脸。
看锦湖案发至今,不管媒体如何说道我国在轮胎生产和质量监管上的标准的滞后和缺位,有关职能部门仍在跟公众“躲猫猫”,从未做出回应,某种意义上说,为锦湖壮胆撑腰的正是公权力的监管缺位。公众的谴责只能停留在道义层面,这对企业来说只是“挠痒痒”,这也正是锦湖说话“无法无天”的深层原因。
我们有理由相信,锦湖虽然在此事上给中国消费者掴了一个耳光,但其拒不认错的强硬的态度势必遭到消费者更强硬的反感和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