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的“标准化”与“人”
在丰田研修期间,我们注意到,当提到改善的时候,专家们必然提到“标准化”。“没有标准,就没有改善。”日本生产方式专家佐佐木元说。标准是不断改善的基础,但标准一旦制定下来,不是很容易造成死板和僵化吗?
“在生产管理上,这就是日本‘标准化’和欧美‘标准化’最大的区别。”
町野隆美说。欧美企业把标准作为“理想状态”,而日本把标准作为一个“起点和现状”。日本企业用标准来判断异常和正常。符合标准的就是正常,不符合标准的就是异常。
更关键的是,日本管理的标准化是服务于人的,而欧美管理中的标准化是为了限制人的。日本企业的“标准”是人人都能通过培训达到的现状,而欧美企业的“标准”是一种理想要求,如果达不到,就追究责任。“这就是欧美精益生产和日本生产根本区别之一。”町野说。
另一方面,日常管理的“标准化”,和美国企业管理的“流程化”也有着根本的区别。流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管理过程、提高了效率,但也在很多情况下造成了官僚主义和管理僵化。“日本的‘标准化’被定位为管理者自身的责任,并且是考评的对象。美国则是‘单行线’(自上而下),‘流程’会将责任推向一线员工,员工成为考评对象。这样一来,机制管理及工具都不能反映现场的意见,因为员工担心承担责任,而不愿反应情况,经过一个时期后出现官僚主义和僵化就是不可避免的。”町野说。
“最重要的是,”町野强调,“日本管理的基础是相信‘人性善’,相信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不是靠考核,而是靠鼓励和激励被激发出来的。这跟日本人民的性格无关,这是人类的共性。”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