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欧是一家源自法国的独立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业务范围包括汽车外饰组件和模块、燃油系统等,在全球31个国家拥有128家工厂,2016年全球营收达到75亿欧元。自2007年进入中国以来,已与国内吉利、江淮、上汽等企业展开合作,并于近年拓展了蔚来、领克、前途汽车等新汽车制造商。
在谈及与蔚来汽车合作的意义时,彼欧联合首席执行官Jean Michel Szczerba向网通社表示:“首先现在电动汽车蓄电池重量普遍偏重,蔚来汽车期望通过彼欧全新的技术,来减轻整车的重量,其新车的全部外饰件都是由彼欧开发生产;另外对彼欧公司来说,电动汽车业务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另据Szczerba介绍,目前彼欧公司在中国的年营业额是10亿欧元,其中15%的业绩是通过和中国整车厂商合作实现的。到2021年,彼欧公司的订单较目前规模将翻一番,达到20亿欧元。
在过去的10年当中,彼欧公司在包含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取得长足进步。其中在中国6个地区建设了生产集群、新建立了26家新工厂,在中国增加了6,000个工作岗位。凭借领先的技术创新,彼欧已成为全球包括在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保险杠生产企业,油箱生产业务全球第一,中国位居第二。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彼欧公司全球营收达到75亿欧元,中国市场为营业额为10亿欧元,占全球份额约13%。Szczerba表示:“彼欧公司在未来十年的主要发展策略首先是创新,第二是拓展新客户。目前彼欧在中国10亿欧元的营业额,其中15%是通过和中国整车厂商合作实现的。到2021年,彼欧的订单较目前规模将翻一番,达到20亿欧元。其中30%的份额将通过和中国的整车厂商合作来实现。所以彼欧公司和中国整车厂商的合作会大幅度增加,是目前合作规模的四倍。”
目前彼欧的中国合作伙伴包括除上汽、广汽、江淮、北汽、吉利、东风等传统车企外,近年开始为蔚来提供全部外饰件、为吉利集团新品牌LYNK&CO“领克”提供燃油系统解决方案等。彼欧方面表示,所有中国的整车制造厂商都在不断地提升技术,普遍有意愿增加轻量化部件技术,因此彼欧公司和中国整车制造商合作的规模五年之后将会翻一番。
Szczerba详细阐述了彼欧公司与蔚来汽车合作对的意义,他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项目:首先现在电动汽车蓄电池的设计重量普遍偏重,作为彼欧的新中国客户,蔚来汽车期望通过彼欧全新的技术,来减轻整车的重量,蔚来汽车新车的全部外饰件都是由彼欧开发生产。另外对彼欧公司来说,电动汽车业务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彼欧方面认为,估计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只占汽车总产量的10-20%左右。因为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政府在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到2030年电动汽车会占到30%的市场份额,一半以上的汽车将会是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里短途采用电力驱动,长途则使用汽油驱动。
Szczerba说:“作为世界最大的燃油系统制造商,彼欧公司必须考虑到未来动力驱动的每一种可能性:可能五十年以后,汽车将不再需要油箱,电动汽车可以取代传统的发动机。”
目前电动汽车有蓄电池和燃氢电池两种动力行驶方案,但是蓄电池的分量太重,而且行程有限,想实现远距离行程只能通过增加电池重量来实现。
在此背景下,彼欧公司在以色列成立了一家先进的初创企业,目前处于纯研发阶段,还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彼欧公司未来将推出燃料电池方案,可以达到传统发动机甚至更优秀的性能。成本方面,彼欧燃料电池的价格会控制在和传统发动机差不多的价格:在4,000到5,000欧元之间,而蓄电池的价格通常是2万到3万欧元;同时彼欧的燃料电池预计只要3到4分钟即可充满电,而现在的蓄电池需要几个小时。同时这个方案的续航能力达到了700公里,优于目前成熟的蓄电池方案。
现在该方案正在进行基础性研究,彼欧将会在3年后公布研发结果。而目前彼欧既推出了适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高压燃油系统,和现代汽车已实现首个项目的量产,同时也有氢气储存解决方案。
彼欧公司精于汽车外形设计,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今后的汽车制造流程趋于模块化,所以彼欧把自己称为汽车模块的供应商。汽车模块的分量将会更轻、更智能,整车将具有更优秀的空气动力性能以及更低的能耗;此外未来无人驾驶汽车会装配大量的雷达和传感器,彼欧期望在塑料铸塑的时候同时嵌入微型雷达和微型传感器等,既不影响电子件的性能又能使汽车更加美观。
目前彼欧专注于汽车轻量化和低排放的研发,在汽车领域有两个事业部独立运营。汽车外饰事业部着重于开发和生产各种汽车外饰组件和模块,包括保险杠和吸能系统、挡泥板模块、前后端模块、复合材料制品和尾门等。英瑞杰汽车系统事业部注重开发集安全与排放控制于一身的燃油系统以及柴油减排系统。
彼欧开发的减排方案由两种方式来实现,首先是减轻整车的重量,通过提高塑料部件产品使用比例来代替金属;第二,优化汽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从而达到降低排放的效果。
其设计的LightAir创新保险杠系统在汽车高速驾驶中,自动打开进气格栅冷却并优化发动机性能,开启扰流器以优化空气动力学达到减排的目标。通过一系列实验:如采用LightAir在一辆SUV上,可以减排每公里3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减少0.5升百公里油耗,相当于减重30公斤。(图/文 网通社 陈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