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汽车 >> 资讯 >> 正文
日本汽车巨头的海外扩张路

控制股权成海外扩张的前提

如同世界上其他车企一样,日本车企之间、日本车企与世界其他车企之间的资本股权关系非常复杂,但是对于日本车企而言,资本的安全系数较高,其对合资公司的股权把握也十分到位。

日本车企的合资触角遍布世界主要的汽车制造地,美国、欧洲、中国都有日本公司的身影。

中国:中国因为对于整车企业有合资股比50:50的限制,日本车企在中国的整车合资企业几乎都是占有50%的股份。虽并未达到绝对控股地位,但日本车企努力争取股权的意图显而易见。在零部件行业日本企业的控股比例非常之高。在中国汽车产业咨询网统计的51家日本重要零部件企业中,日方平均股权达到77.5%,其中涉及到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绝大多数为日本独资。

欧洲:在欧洲的整车合资企业中,日本企业和欧洲车企表现为相互出资,股权交错的特点。例如雷诺出资44.5%控股日产,日产出资15%注资雷诺;丰田与标志雪铁龙各出资50%成立丰田标志雪铁龙(捷克)汽车等。与中国一样,日本车企在欧洲设立的零部件企业同样多为独资或者完全控股公司。例如丰田、日产、本田三大巨头在英国设立的三家发动机工厂,年产发动机超过100万台,主要供应卡罗拉、CR-V、Civic 3D/5D等型号发动机。这三家工厂均为独资企业。

北美:日本车企与美国整车企业的关系较为简单,除了福特出资33.4%控股马自达外,他们之间的关系基本局限于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的层次,并且股权平分。例如福特与马自达各出资50%成立汽车联盟国际公司;丰田与通用各出资50%成立新联合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日本车企也并没有放开对北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股权控制,除五十铃、马自达、铃木在北美设有非控股零部件企业外,其余在统计的17家北美汽车零部件企业均是日本独资企业。

从股权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企业的海外扩张之路是以保证控制权为前提。各国政府对于整车合资企业的设立都有诸多限制,因此日本企业就在合理合法范围内尽量争取尽可能多的股权;而对于零部件企业的限制条件相对较少,日本车企就尽可能地设立独资或者控股零部件企业。

这一点正是中国车企走向世界时需要借鉴的。眼下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世界汽车格局正在发生剧变,中国车企也意图利用这次机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车企在走向海外之时,应该在股权把握和核心技术的控制上多下功夫。要知道只有取得了股权,才能保障资本安全、技术安全。这样的海外扩张,才是有意义的。

上一页  [1] [2]  尾页

汽车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年收入711亿欧元 大众汽车品牌发布2020年财报
发行3亿枚"原石" 智己汽车首次透露核心运营链路
我国新能源赛道拥挤 比亚迪扩大海外销售市场
临近315被五部门约谈 特斯拉有没有瑟瑟发抖?
众多品牌参展 2021粤港澳大湾区车展6月12日举办
5亿元合作 小鹏汽车获广东省产业发展基金投资
开发车载智能系统 恒大汽车与腾讯设立合资公司
德国莱茵携手奇瑞捷途 打造“智能健康汽车”
转型放大招 大众电池日披露电池/充电等规划
达到新的里程 小鹏汽车累计交付突破50000台
纯电车型的安全应该如何考虑?蔚来汽车给出答案
3月底首次亮相 起亚发布首款电动车EV6预告图
重磅新车即将发布 R品牌生态大会3月18日举行
两大高管职位调整 兰博基尼宣布重要人事任命
宝马发布2020年财报 自由现金流33.95亿欧元
长城揭秘未来出行“秘籍“ 咖啡智驾出露端倪
传承与创新的碰撞 现代IONIQ 5对比大众ID.4 X
广汽埃安弹匣电池技术 核心究竟是什么?
全球汽车都在走向电动化,日本犹豫不决或错失关键机遇
同比增长302.9% 小鹏汽车2020年Q4交付12,964辆
中保研和IIHS分别测试同一款车型 成绩有差异吗
7.7秒破百 哈弗赤兔会不会是下一个"流量小生"?
同比增长788% 长城汽车2月全球销量89,050辆
促进新能源发展 小康股份与华为签署合作备忘录
宾利人事调整 Alain Favey任宾利汽车董事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