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东京本田总部的大楼里,凡是客人来参观,总要清出他们的明星“阿西莫”出来表演。这位明星会简单地与客人对话,而后会随着音乐起舞,模拟人的各种动作,甚至会指挥乐队,帮客人端盘子,爬楼梯等,最后还会谢幕。
这是个难度非常高的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体现,同时还带有智能化的前沿技术。据介绍,本田的高效设备也是自己生产的,通过机器人的表演,间接地展示了本田在技术研发上的能力。“阿西莫”成了本田款待客人的“招牌菜”,还做成了礼品。在日本,“阿西莫”成了继“铁臂阿童木”之后,最能代表日本人智慧的偶像。本田就是想借助“阿西莫”这个形象来表达一个企业对梦想的追求,超越机械领域,深入到精神层面的人文追求。本田公司主张工作是喜悦的,认为“每个人都应为自己工作,人们不会为公司牺牲自我。他们来公司工作是为了自己从中得到乐趣。”
几年前我在采访从日本捧回本田节油大赛“梦想杯”同济大学的学生时,他们对我说,本田节油大赛的号召力竟能成为全日本参与的大赛,这种热情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是把梦想变为现实的激情被点燃。这就是对人的智慧极限的挖掘和挑战。宗一郎说过,“人没有刺激和压力就不会进步,困难痛苦时的智慧才是最可贵的。”同济的学生说,他们参加了三次,才拿到了这个奖。他们算是真正体会到比比赛更珍贵的东西就是,“不为99次失败气馁,一心为第100次成功努力的精神。”而背后则是“创造是先苦后乐”的付出。
本田博物馆不大,历史也不长,但整个博物馆设计的精致如同艺术馆,充满人文气息,雅趣横生的休闲会所。在博物馆的玻璃幕墙外停放着呈半月牙状的1-8代的思域(CIVIC)家族,清晰地勾勒出本田的成长轨迹。无声的提示,每一代车型的改进都是一个进步,8代车型完整地记录了一个企业的生命历程。这就使人联想到本田在中国投放的每一款车型为何成功的原因,似乎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我想,这与人一样,没有追求,就像失去了方向。对本田来说,他们的全部心思都花在了对产品的追求上。在6+3的世界汽车格局中,本田不算大,但他与宝马一样,都是受人尊敬的品牌。原因是本田的车型有人文元素,背后有宗一郎的影子。我曾在奥地利沃尔夫冈的小镇上看到一位年迈的老妇开着一辆飞度到面包房里购买食品,后又娴熟地驾车离开,穿梭于小镇的街巷深处,就像徐志摩的“雨巷”,留下了一种意境。在法国的繁华的大街上也能见到C-RV,与古老的建筑同构出一幅底蕴浓厚的都市风景。这样的情景让人浮想连翩……
本田让世界了解了日本。但并不辉煌,却耐人寻味,就像蚂蚁英雄,平凡又不平凡,迈小步不停步,奉行的是“虚现无用”的哲学,把“机械靠燃料,经营靠哲学”的深刻应用到了极致。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