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早些时候于上海召开的汉诺威国际汽车展上,虽然不少参展商都喊出了新口号,但引起人们议论最多的则是丰田公司的“更远,更自由”。相比过去丰田在中国的两个口号,有人说它太抽象,也有人说它看不懂。为什么人们独独对丰田的新口号如此感兴趣?也许就因为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也是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在中国生产出轿车的少有的跨国公司之一,人们寄希望于丰田从此可以彻底改变在中国的形象。
无论从“正式渠道”还是“非正式渠道”获得的信息都表明,丰田的新口号的确具有双重意思。从表面上看,丰田是想告诉人们,驾驶着一辆满载高新技术的丰田汽车,你可以走得更远,也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但更深层的含义则是,丰田最早进入中国,但直到今天依然没有走出多远,实在有点坐不住,希望在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与中国的合作可以走得更远一些,在中国的发展可以更自由一些。
证明前者很容易,除了有关人员在车展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介绍了新口号的含义之外,丰田还把他们在汽车研发领域里的最新成果及在轿车和中型面包车范围内进行的环境对应等革新性技术都带到了上海,以期展示作为汽车本质魅力的驰骋感和驾驶乐趣,喻意丰田将以先进的技术挑战汽车梦想。
而证明后者就麻烦一些,不过,丰田一位高层人士在听到记者谈对新口号的理解时,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没有这样说,作为记者你可以这样理解,我也不反对。
就在本次车展前不久,记者采访了专程来北京参加中日经济论坛的丰田社长张富士夫。张富士夫说:“中国在丰田的全球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入世后,市场发展潜力更大,前景更好,因此,丰田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也会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为此制定了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计划,其核心是在中国市场增加汽车品种,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此次带队到上海参展的丰田副社长上坂凯勇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诚恳地说:“丰田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可以称得上是历史悠久,但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中国成批生产轿车,关于这一点,很多人都了解得非常清楚……为了与中国汽车工业共同成长发展,丰田今后将再接再厉,努力开发并生产出让广大中国用户更加满意的汽车。我们将为实现这个目标贡献出全部力量。”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长谷川则把这种意思表达得更加直接:“近年来,中国的轿车市场充满生机……今年许多新的车型相继问世……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正在迎接汽车普及时代的到来。在这样一个时代,‘丰田应该做些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这一问题更加迫切地摆在了丰田的面前……我们将在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领域开展更加积极的活动。”
丰田的确应该着急了:自从1964年第一辆丰田皇冠轿车出口到中国以来,虽然如今已有大约45万辆丰田牌轿车行驶在中国的大小城镇,虽然丰田集团各家公司及相关零部件厂家已经在中国合资、独资建立了53家企业(到2001年4月),但到目前为止,除了在四川生产了斯柯达中型面包车以外,还没有在中国生产出一辆持有丰田品牌的轿车,而1984年才开始与中国合资的德国大众的产品早已占据中国轿车市场半壁江山。
丰田过去在中国市场确实总是“慢半拍”,有人将其归结为当初丰田拒绝和中国合作所致。深究下去,丰田的自大与保守才是它在中国的发展遇到重重阻力根源。
人们也许还记得“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一广告。不能否认,作为广告来说它是成功的,成功到连童叟都能记住,但这句广告中明显的傲慢气息却也引起了许多中国人的不满,迫使丰田不得不想办法改变。当时正值丰田迫切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批准其进入中国轿车生产领域,于是丰田重新喊出的口号就变成了“尽丰田集团之全力,助中国汽车之发展”。
丰田的确用了不少力气,也花了不少钱帮助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但如此“功利”的一个口号不仅让人听了不舒服,也难以记住,所以很快它就被人淡忘了。如今,天津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虽然晚了点儿,但明年秋季新车也有望下线,丰田当然应该汲取过去的教训,把眼光看得更远一些。
但是,丰田也有苦恼。张富士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显得有些无可奈何,他说,丰田希望增加在中国的投资,特别是希望能够早日进入中国的汽车销售服务领域,但有些事并不是我们想干就能干的,我们必须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他还说,丰田已经与天津有了多年的合作,但由于一直没有介入销售服务领域,信息反馈得比较慢,所以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型,在“夏利2000”销售不理想的背景下,丰田希望通过自己在中国的销售服务体系的反馈,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令他们满意的产品。
张富士夫是从进入中国汽车销售服务领域的角度表达了他的一种两难心情,不过,从多年来丰田在中国磕磕绊绊的发展历史来看,也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丰田的新口号——丰田希望与中国的合作可以走得“更远”一些,丰田希望在中国的发展可以“更自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