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汽车 >> 资讯 >> 正文

中国汽车行业,应该向日本借鉴什么?

作者:未知  来源:《汽车人》   更新:2008-6-5 9:24:55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日系车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后起之秀正在横扫全球,对弱小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向日本学习”自然受到所有车企的重视

  在丰田全球的工厂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一辆辆卡车装载着工厂生产需要的零部件按计时时间送到生产线的一端,几分钟后,从生产线上驶下的是一辆辆组装好的轿车,在经过检验之后,将被交往客户的手里。
 
 
 
当然,在这样的工厂没有零部件仓库。

  这是现在风靡全球的“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现在不止汽车企业,几乎各个行业都表示要向丰田学习。

  丰田是日本汽车工业的典型代表,同样在全球取得成功的还有本田、日产、铃木……日系车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后起之秀正在横扫全球。

  毫无疑问,中国的汽车工业相对来说十分弱小,“向日本学习”自然受到所有车企的重视。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要向丰田学习,而他的目标就是吉利要成为“中国的丰田”。

  日企的经验

  日本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先进的管理方式和优异的成本控制能力,其实日本的制造技术和设计技术都居于先进水平,在开发新技术方面的投资也不遗余力。首先在技术和战略方面占据制高点,拥有先进的科研能力是目前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也是中国企业最为欠缺的部分。因此,日本企业不仅仅是生产组织以及质量管理领先于世,不断研究开发出新产品是重要的基础。

  另外在成本控制方面,日本汽车企业主要依靠的法宝是规模经济效应,日系企业每开发一个平台,就会推出很多种车型,而且很多车型都是不断地升级换代,比如雅阁、凯美瑞都已经是热销很多年的产品,现在已经是第八代产品。这样使得各种零部件规模比较大,就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日本的循环经济十分发达,报废的汽车几乎完全可以被回收利用,这样也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成本。

  回顾日本的发展史,你会发现,日本企业成功的根本在于学习创新。

  日本的汽车工业起初也非常弱小,也是从学习欧美技术开始,这就是现在国内企业所谓的“日企也是靠模仿起家”的由头。但是日本在引进技术之后,迅速消化吸收,并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了大量的创新和改进。从1952年日产汽车公司与英国奥斯汀汽车公司技术合作开始,到日本企业形成独特的管理方法,只用了大约10年的时间。

  在进入海外市场之后,日系车的本土化做得也非常出色,例如丰田最大的市场是美国,丰田针对美国市场开发了很多款车型,本田也在美国设立了独资的研发中心,而在这个研发中心,诞生了本田在海外市场成功的品牌——讴歌。丰田的雷克萨斯、日产的英菲尼迪都是如此。现在我国自主品牌出口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从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过多地苛责自主品牌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拥有了这一套经验之后,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执行时的坚持,一位业内人士说:“多年前丰田看准了混合动力这块市场,它就不管别人怎么做,一直不惜投入巨大的财力来做这项工作,尽管见效缓慢,但是丰田一直坚持了下来,现在它占据了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

  长久的战略在中国是十分缺乏的,许多企业制定的策略都是一窝蜂地迎合政府的喜好。一位汽车企业高层也表示:“中国的战略太急了,应该需要向日本学习战略上的坚韧性。”这就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发挥应有的作用。

  政府的手

  根据查阅的资料显示,日本汽车工业从一开始就处于竞争状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政府不保护本国的产业,在日本汽车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时,日本政府对外给予了一个时期的保护,但是在国内市场竞争是完全放开的。这从一开始就为日本汽车工业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日本政府对本国汽车工业的控制还体现在出口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势头很猛的日本汽车出口遭到了欧美的抵制,欧美对日本汽车实施进口配额限制。据了解,当时这样严峻的情况下,日本汽车厂商并没有混乱,在海外投资方面等等,都可以隐约看到政府的手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协调作用。

  在中国,情况正好相反,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乘用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计划经济的产物,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成长环境,使得这些企业的国企作风十分严重。即便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一位汽车企业高层就痛心疾首地说:“国企作风太严重了,一些企业的领导人的作风对整个企业都有影响。”

  在改革开放之后,政府的态度又来了个急转弯,国内市场几乎全部放开,到现在,合资品牌下探对自主品牌已经形成巨大的压力。一位自主品牌企业老总就说过:“应该规定一个政策,比如不允许合资企业涉及小排量车市场。”

  在出口方面,中国目前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是政府的协调和作为就显得有些缺失。

  因此,以日为师并不仅仅是企业需要做的,政府也一样需要有所作为。

  “学习误区”

  日本汽车工业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向日本学习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根据《第一汽车50年1953-2003大事记》中记载,1978年一汽组织20人到日本汽车企业考察,“他们在实习考察中,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带回了成套的技术和管理资料,在一汽换型改造和管理现代化中起了很大作用,这次赴日实习被称为一汽的‘明治维新’。”

  之后一汽又与多家日本汽车企业接洽一汽技术改造的方案,虽然最终因为总投资高达20亿元未能达成协议,但是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企业向日本汽车企业学习的渴望。

  但是在“向日本学习”的口号提出这么多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问题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到底是什么呢?

  “学习误区”这个词一般是出现在学生的辅导书中,现在,作为“学生”的中国汽车业,同样需要注意不要走入这样的误区。

  现在的中国汽车企业可以说是学到了“形”而没有学到“神”。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研究员金柏松认为:“学日本也要灵活地学,不能死学,学日本也并不代表不能学德国。落后了就要学,关键是怎么学。”

  日本汽车工业领先我们很多,因此有一些现成的管理经验、标准等等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在很多方面中国企业还无法达到,但是一些企业并不是努力改进,而是去“将就”,零部件需要“将就”,管理水平落后也要“将就”。虽然人人都喊学习日本,最后却没有一个真正落到实处。其实,就是日本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照搬并不是出路,重要的是改进和创新。

  5月份胡锦涛主席访日,中日关系再度升温,但是涉及到汽车业,日本也不会主动拿来自己的技术无偿地给中国,中国也不应该希望能够学习到现成的技术。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比如我们现在拿到手的是人家培育出来的花朵,很漂亮,但是并不能持久,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手里面要有种子,这样才能自己培育出花朵来。这方面已经形成了业内人士的共识。

  如何学到日本汽车企业的“根”和“神”才是最重要的,目前的现状显然是陷入了“学习误区”。比如我们应该重视研发和人才,在国外很多研发人员的待遇甚至比老总都要高,这种情况在中国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可喜的是,现在几乎所有企业都已经开始投巨资建设自己的研发能力,我们将见证这个“以日为师”的过程,并最终由市场和时间来检验这一成果。(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


 

汽车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 上一篇汽车:

  • 下一篇汽车: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10年前,日本人很难买到雷克萨

    丰田全新i-TRIL概念车将亮相日

    丰田混动汽车全球销量突破1000

    三菱发布欧蓝德运动限量版官图

    日产Vmotion 2.0概念车亮相北美

    本田确认新款思域Type R 配备C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