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 这句出自法国诗歌《海滨墓园》中的句子反复出现在日本动画片《起风了》当中。然而今天聊的不是诗歌,因为我不懂文学方面的事;今天聊的也不是动画,因为这类的文章有我们其他同事在写,今天的主角是堀越二郎和三菱。

为了便于大家阅读(其实纯是为了应付排版和格式),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介绍。前半段介绍堀越二郎,后半段介绍三菱,跳跃比较大,还请大家见谅。废话不多说,现在开始第一部分。
天才设计师,日本航空之父

1903年6月22日,堀越二郎出生于群马县藤冈市。先后就读于藤冈中学、旧制第一高等学校,并在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航空工学科毕业。他的同学也不是等闲之辈,其中就有著名的战斗机设计师木村秀政和土井武夫。1927年,堀越二郎进入三菱重工担任设计师,现在提起三菱重工,你我的感觉都是这厂子挺牛B的,但是在当时可不行,至少在航空领域,三菱重工不如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斯巴鲁前身)。

对于三菱重工来说,堀越二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进入公司的第三年,也就是1929的时候,堀越二郎公被派遣出国,先后到了德国的容克飞机公司和美国寇蒂斯飞机公司学习。军迷肯定对这两家公司非常熟悉,在此为那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简单介绍一下这两家公司。

这种单发动机的轰炸机飞行速度虽然不快,但是对于地面目标特别是装甲部队的打击效果奇佳。

容克飞机公司和美国寇蒂斯飞机公司是二战时期著名的飞机制造公司,特别是在军用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容克公司在二战期间既能生产各式飞机,又能生产不同需求的飞机发动机,寇蒂斯公司同样为美国军方提供了大量飞机。

接着说回堀越二郎,他在飞机领域的前瞻性让日本飞机有机会跻身世界前列,在双翼机仍然流行的年代里,堀越二郎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单翼机的概念,并且成功研制出了日本第一架单翼机。

再说个插曲,其实人类摆脱重力飞上蓝天的历史并不长,在飞机诞生之初,首要问题是“能不能离开地面”,因此在当时技术的制约下,想要提高升力只能增加翼面积,因此双翼机盛行;而到了堀越二郎设计九六式舰载战斗机的时代,随着发动机动力提升、材料强度提高,已经不需要更大的翼面积,所以低阻力的单翼机才能发展下去。

提到堀越二郎,军迷们第一个联想到的肯定不是《起风了》这部动画电影,而是二战时期日本最有名的零式舰载战斗机。在动漫中,堀越二郎从鱼刺中找到灵感,从而设计出零式的机翼,这个细节在真实历史中虽然不可考,但是堀越二郎为了满足军方需求不断修改设计方案而不断减重确实是真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努力,零式战斗机才能在二战初期给美军带来极大的损失。


零式战斗机在二战初期确实很强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面对美军的F6F和F4U的时候,零战的缺点也被充分暴露出来。为了扳回劣势,堀越二郎又设计了三菱J2M战斗机,J2M是日本第一种发动机功率达到盟军先进水平的战斗机,不过在美国轰炸机不间断的空袭下,J2M的产量一直上不来。


堀越二郎成功之处在于他在设计零式战斗机的时候,充分利用了日本当时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物资条件,从而打造了一款“因地制宜”的战斗机,虽然这款飞机在保护飞行员和油箱方面非常薄弱,并且结构强度低、不能做高速俯冲的缺点,但是它的狗斗(dogfight)能力相当出色,并且一度让美军吃了亏。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