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因为缺少政府财政支持而发展缓慢的校车市场,终于迎来好消息。不久前,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校车试点工作启动会,推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山东省威海市和滨州市无棣县、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黑龙江省鸡西市、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六个地区开展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试点工作。
会议要求,要落实试点经费,加大对试点工作的财政经费投入力度,将校车购置、运营维护等各项费用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这是国家部委首次就校车运营提出具体的财政支持意见。
政府出手意义非凡,记者采访了部分试点地区和客车企业,得到了积极的反响。
农村非法运营校车问题多
近年来,我国校车安全事故频发,引起相关部门注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副秘书长张明说,我国每年有近2万名中小学生在交通事故中遇难。2010年,仅广东省东莞市就发生校车交通事故64起,造成5人死亡,97人受伤。全国中小学生乘坐不符合标准校车的情况非常严重,农村许多学校将报废车、拼装车、微型面包车、两轮摩托车、三轮农用车、拖拉机用作校车,大批学生乘坐这样的交通工具上下学,给交通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
今年以来,一幕幕校车悲剧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湖南省衡南县一辆农用三轮车翻入小河,造成14名学生死亡、6名学生受伤。江苏省昆山市民工子女学校校车与一辆轿车相撞,致2名学生死亡、6名学生受伤。
非法运营车辆隐患重大。浙江省宁波市一辆校车额定载客人数19人,实际载了75人,超员394.7%。江苏省如皋市郭园镇发生一起惨剧,一辆微型7座面包校车内竟载近30名孩子,因车厢内拥挤,一名孩子发生窒息,经抢救6个多小时无效身亡。
同时,城镇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造成交通拥堵、能源浪费、空气污染现象严重,也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为了规范校车市场,去年7月1日,国家强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以下称《标准》)正式实施。《标准》对专用校车的车身结构和配置提出强制要求,目的是逐步取代非专用校车。《标准》出台前后,国内客车企业陆续推出了符合《标准》要求的专用校车,型号多达几十种,然而,符合标准的校车市场推广却步履维艰。
成本高难住各方
导致国内校车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经济因素首当其冲。
据了解,一辆8~10米专用校车由于安全配置多,价格高达40万~50万元,高于普通客车价格近一倍。真正买得起校车的大多是一些私立学校,公立学校买的比较少。因此,《标准》出台后,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标准》出台了,但没有人愿意为车辆购置费用及后期运营支出买单。由于专用校车的专用特点,用在其他领域的可能性很小,导致专业汽车租赁公司不愿意购买,国家又缺少监管措施,使《标准》的执行效果不好。
据估算,如果有财政支持,我国校车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00万辆,每年更新量在10万辆左右。如果这个市场打开,相当于再造一个大中型客车市场。
2007年以后,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加强学生交通安全工作的政策和通知,但由于缺少操作性,落实起来难度很大。
校车推广柳暗花明
据了解,发达国家在校车购置和运营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安凯客车国际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国均告诉记者,今年安凯向沙特出口3000辆校车,当地教育部出台的财政支持校车试点工作政策,对校车市场的发展是个积极信号。教育部要求将试点工作纳入当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完善由政府主导,公安、交通、教育、安监、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明确校车购置、安全监管、运营管理、学生教育等各个环节的职责分工,从探索模式、明确职责、完善政策、总结经验4个方面开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校车运营管理措施、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方式、有保障的安全管理方法,探索构建校车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
据了解,列入试点的6个地区都是校车运营工作较好的市县,都是由当地政府出资,积累了一套校车运营经验,如果试点成功,教育部准备将这些经验向全国推广,这无疑是全国几亿中小学生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