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7月16日《求是》杂志《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下一步要集中解决哪些问题,包括技术路线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投入问题、政策支持问题,必须尽快明确下来。
但是,截至目前,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关部门仍未确定具体的重点支持方向。
为此,“标准或缺将导致新能源客车业无序发展”,在9月7日于北京举办的“第七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现场,中大集团副总裁、中大汽车集团总经理马宪这样表示。
中大集团副总裁、中大汽车集团总经理马宪
马宪认为,尽管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机遇,比如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能源枯竭的迫切需要、以“公交优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需要等。但是,新能源客车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标准或缺将导致新能源客车业无序发展。马宪表示,目前除了混合动力客车之外,纯电动客车及其他代用燃料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在很大程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整车测试标准,已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要求,尤其是在动力系统集成及通讯服务接口方面很难达到统一。目前,多数整车企业开发的电动客车只是将不同的动力系统部件拿来组装,由于执行的标准各行其道、技术路线五花八门、产品质量层次不齐、关键部件不能通用等因素,导致整车完成后各项性能指标都不理想,而部件厂家又互相抱怨。结果,这样的整车投放市场以后,厂家没有底气,用户提心吊胆,对每个参与的企业有很大的制约性。
另外,马宪指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现今还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是产品技术方面的问题。马宪认为,在新能源客车的三大核心技术上,客车厂家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整车集成技术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动力系统优化集成的课题成为制约电动客车纵深研发的瓶颈。
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行业标准不能兼容,整车技术标准有待完善;电池成组技术有待提高;电池组的安全及使用寿命有待加强;成本有待降低;电机与控制技术、电池与管理技术、AMT技术、动力耦合技术、整车充电技术、部件几何尺寸、整车空间布置等如何适合客车的特性并与之相匹配。而上述技术资源大多掌握在科研院校和研究机构,一般只作为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待价而沽,很少参与市场验证,市场体制下科研成果与企业间的经济利益、技术利益、知识产权等形成的壁垒,阻碍了企业间的合作与资源整合,如果不能在核心技术上共同攻关,那么电动客车标准的建立将遥遥无期。
[NextPage]
第二是车辆示范运行方面的问题。十城千辆工程由于没有量化指标考核,所以有些示范城市仅仅购买一两辆车做形象,造成资源指标严重浪费。另外,示范运营的车辆也没有跟踪考察机制,使一些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他建议,示范城市对排放也应建立考核机制。
第七届国际新能源汽车展上的中大纯电动客车
第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针对不同的充电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各地采取的模式目前有很多种,包括电池租赁(换电)、快捷充电、充电站模式和车载充电模式等。”
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性价比、安全性、可靠性、使用经济性、配套设施适应性、技术标准的统一性等),马宪认为,要想在短时间内克服,还很难做到。“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上,我们同国外已有差距。所以,如何加强后发优势、集中资源优势形成全国一盘棋,已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亟待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广新能源客车的示范运营,马宪建议应加快组建电动客车动力集成系统专业化示范基地。另外,要尽快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技术路线,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汽车企业、科研院所、终端用户组成的创新合作机制。在某些尖端领域,由国家或协会出面协调,鼓励组建“官、产、学、研、用”联盟,实现科研与产业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