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汽车 >> 资讯 >> 正文
日本零部件产业转移背后的威胁和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日本中小零部件制造企业以集体方式在中国筹建零部件工业园,对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意味着什么?

王青:首先,汽车零部件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不是偶然,该现象在“十一五”时期已很明显,日本地震只是加速该进程。对日本零部件厂商而言,继续保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将成为保持和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随着中国等新兴制造业国家汽车需求规模的扩张,日本本土零部件供应的压力日益加大,在中国建厂将是成本降低的方式。第三,未来中国的市场潜力不仅体现在新车制造方面,也体现在零部件供应方面,这将给日本零部件厂商带来更大机遇。

白益民:日本企业过去将核心制造放在本土,在物流上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即便向欧美企业供货也非常有效,但该体系因为地震原因被打破。日本整车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多在两三年之内就能收回成本,汽车零部件跟着进来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NBD:你认为日本厂商在遭受零部件产业环节的创伤后,会进行怎样的战略调整?

王青:日本地震后,短期内很难恢复震前生产规模,必须加快向中国产业转移。此外,规避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日益超越日本对就业、技术保密等的考虑。同时,零部件厂商转移的只是加工制造环节,研发部分将继续在日本本土开展,这对日本提高零部件核心竞争力有利,也符合当前世界汽车产业价值链调整的变化趋势。

白益民:对日本企业的海外转移,从日本政府层面一直存在压力,不希望税收和人才受影响。但现在经历地震冲击,日本政府的态度有所松动。中小企业并不担心中国会拿走他们的技术,因为通过长时间的市场摸索,他们已经把产业链和自己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NBD:过去日企一直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上游,日系零部件厂商加快进入中国制造,对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带来什么影响?

王青:一方面,日本零部件企业向中国规模化转移和集中,在降低日本零部件成本、增强日本零部件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会产生一定溢出效应,对中国相关技术升级、人才培养、管理提升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白益民:对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来说,不是机会,而是威胁。尽管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大量人才,可能通过合资公司或者在日企工作享受到溢出价值,但是在人才培训上,中日企业的方式也完全不同。日本的职员终身制更利于企业对人才的培训,但是中国仍然是市场主导的人才方式。

NBD: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你预计日本零部件厂商会在中国如何布局?

王青:由于中国拥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车所需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日本要加快确立在全球的地位,必须借力中国。估计未来日本也将在动力电池方面,以各种投资和合作等多种方式,加速在中国的布局。

白益民:日企掌握电子、电气设备和技术,即使是造出有中国壳的汽车,日企也会非常乐意。

汽车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广汽曾庆洪:推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5个建议
曝光!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大规模造假超20年?丰田本田日产都在内
日本零部件厂商被曝数据造假 已交付丰田日产等车企
日本丰田汽车将接收飞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剩余劳动力
东风汽车发布改革方案 零部件领导班子由6人组成
新建10万台套车身零部件建设 恒驰汽车项目变动
完善产业链布局 长城汽车张家港零部件项目开工
以精益求精成就极致奢华 宾利汽车计量团队
日本八家车企宣布停产,进口车业务或受阻,汉兰达又要涨价?
Model Y国产化在即 均胜电子获特斯拉2.2亿订单
日本除了担心奥运 “双田一产”急待武汉早日康复
本田拟精简车型阵容/共享零部件 以降低生产成本
零部件缺陷解决 斯巴鲁日本工厂恢复生产
零部件缺陷解决 斯巴鲁日本工厂恢复生产
日本首相访中前日产宣布再扩产 高层称电动车全产业链本土化
日本推出塑料汽车 90%零部件由塑料制成
日本车企赚钱能力远超美德
金杯3.71亿转让商用车板块 专注零部件
雷克萨斯等无视新规 零部件信息公开那么难?
“以铝代钢” 探秘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厂
汽车制造基地向美国转移政策对日本汽车制造商投资走向的影响
能越野的“烈马” 福特推牧马人竞争车型
分拆汽车零部件资产 疑奇瑞有意轻装上市
"分拆"汽车零部件资产 奇瑞有意轻装上市
松下欧洲买“灯” 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跨行业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