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关系经常去日本。第一次是十多年前去的,那时候的感觉一是发达,二是干净。记忆里好像过去跟日本的关系远比现在好,小时候在少年宫,每个星期都会接待很多日本访问团,所以对日本没什么偏见和反感。
第一次去,实际上对日本的车没什么感觉,第一,那时候不懂车,第二,感到车子离我们太遥远。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在去富士山的路上,一辆轿车与我们的大客车并列而行,里面的驾驶员很年轻,
穿着汗衫,手拿一听饮料,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当时是11月,山上很冷,所以对他的汗衫和地毯印象极深。那时候心里不断地感叹:人家的日子过得!
但是几年以后我就有了自己的车,如果我愿意,也可以在冬天穿着汗衫坐在里面喝冰冻饮料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国家的发展的确会招人嫉恨,作为中国人应该大大自豪!
那时候在东京,参观了一个丰田的纪念馆,坐在一辆当时觉得很酷的车里留影,应该是什么跑车吧,但现在还是不认识。还在一辆方程式赛车里留影,那也是我第一次坐进一辆方程式赛车。
第二次去,已经是十年以后了。如果有人问我,两次时隔这么久,什么感觉,是不是日本太发达,很难进步了,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是这样!与十年前相比,日本又有了长足的进展,不论技术上还是观念上,还保持着很强大的优势,这是不得不承认的。
当然,此时的我也有很大的变化,第一,懂一些车了,第二,对日本的态度从过去的中性变成了带点偏激。如果仅仅是谈车,主要还是几个体会:
1.品种非常丰富。特别是东京,可以看到我几乎能想到的所有品牌,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之类不说了,就连瑞典的那个什么KOENNIG(连拼写都没记住)、KTM也能看到。除了大牌新车,还有无数的旧款车,日本品牌之外还看到老的菲亚特鹏托以及奥斯丁迷你之类称得上老爷车一般的东西。但是日本人可能比较追求新潮,老车的车况和保养完善度及不上欧洲。
2.新技术很得人心。因为这两次我的业务主要在广岛,所以对广岛看得比较多,就算一个类似中国“农民企业”的停车场里,员工的私车居然有很多混合动力的,我想不论是谁,见到这个场景都会由衷地赞赏!同时,占据出租车大部分的丰田皇冠,还都是老款,前盘后鼓,但是一律保养得山青水绿,乘坐很舒适,我也没感到什么不妥。在广岛,最失落的是没能去马自达那里看看。
3.用车的心态很好。很少见到加塞抢道之类的动作,比较谦让行人。我只在出租车上见到过一次急刹车,但肇事的还是个西方女子,出租司机除了刹车,只是很轻地按了按喇叭以示提醒。当然也见到过据说是*****的车队,绝对是霸道无比。个人认为心态好坏跟物质的拥有量有一定关系,人富了,心态就能平和一些,社会文明也能提升一些。就比如十年前的感觉,日本的乡村干净,城市不行,满地烟蒂,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东京街头的烟灰缸很少,地上还是没有烟蒂,吸烟者都成了丧家之犬。所谓的文明就是大家都把约束变成了自觉,当然用车也如此。
上个月再去,走了很多高速公路,从大阪开始一直到广岛,大概有6,7百公里吧,连日本人都觉得诧异,说太辛苦了,但我是一路玩过去的。正因为如此,对他们的道路观察较多。
他们的高速公路基本上是二来二去,车道比较窄,限速也就是110公里左右,不过因为事故少,对超速的检查也不太在意,大车都按限速开,小车有很快的。但是与国内不同的是,每隔一段都会在最左侧有2、3公里的“慢速车道”,大概是让长途驾驶的人在这里放慢车速休息一下,我们的驾驶员更是逢“慢速车道”必开。
在靠近居民区的地方也有隔音屏障,但是比国内的高大许多,顶部向内弯曲,几乎盖住了半个车道,估计隔音效果比国内要好。因为是多山国家,他们的高速公路有无数的弯道、上下坡路段和桥隧,几乎看不到平坦笔直的路,但是道路设施却非常丰富,有些指示牌还有专门的灯光照明。在美国中西部那种笔直延伸到天际几乎看得见地球曲面,没有任何标志的高速公路,在日本无法想象,也许因为如此,日本的小就小得精致。
先说弯道,每个弯道都有指示,哪怕半径很大没有危险的也有。在有些更加完善的路段还标明了弯道的半径,比较到位。有了弯道的半径指示,那么坡道标明上下坡度百分比,也就不足为奇了。桥隧一律标有长度,以米为单位,很精确。隧道前有开灯提醒(他们叫点灯),后有“灭灯”提醒,算是补充。
也有动物出没提示和山体滑坡提示、事故多发提示,因为国内的地震,好像最近日本人也比较担心。在我赴日期间,他们也有一次地震,伤亡比较小,但是电视上关于地震的消息铺天盖地,对高速公路的影响也都有直升机画面,实时追踪报道。地方小,比较好办事。
多罗嗦一句,在与日方人员吃饭时,他们对国内的地震都不约而同表示关注,对中国政府的危机应对大加赞赏。看得出来,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很多日本人逢酒必醉,醉酒时应该吐真言吧!但是也有人对这么多孩子遇难表示惋惜,说太不应该了,同时对他们的建筑抗震质量充满信心。在国外听到人家这么说,心里非常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