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19日,前日产董事长戈恩被捕,近日日产又被曝出因违规操作,召回共涉及11款车型的15万辆车。不到一个月,日产再度陷入丑闻,使日产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日本共同社12月7日报道,日产公司在内部检查中,发现位于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和京都府宇治市的两家工厂质检操作不符合规定,主要包括在检查后轮刹车制动能力时使用手刹;在检查速度表时没有维持恒定速度进行测定等。此外,方向盘以及侧滑检查也存在违规。日产已经确定12月13日向日本交通省提交召回方案。
两年四次违规 日产品控堪忧
日产此次违规并不是初犯,已是两年内的第四次违规。2017年9月,日产曝出使用无资质人员进行汽车出厂检查,随后召回114万辆汽车。今年7月,日产再次曝出在质检中篡改油耗及尾气排放数据。9月,日产发布质检违规最终调查报告时,又发现了新的数据造假。
此次出违规现象的是主力工厂追滨工厂和AWK京都工厂,追滨工厂是日产全球化生产的样板工厂。而这样的“明星工厂”却被爆出使用的是40年前的检测设备,虽日产方面解释会定期有外部公司进行检测,但这样的消息仍让人“大跌眼镜”。
供产失去平衡 戈恩方案弊端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戈恩已被捕,但这次日产的丑闻,或与戈恩有一定的关系。在戈恩接手日产后,“振兴方案”的核心便是削减成本。汽势Auto-First了解到,戈恩领导下的日产采购曾向很多供应商说出这样的话:“供应商倒闭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要知道现在的汽车大概有3万个部品组成,而汽车厂家出货的汽车中,有7~8成是供应商来完成的。”采用“大额”购买的方式来降低供应商价格,使得日产目前的采购成本已低至此前的60%。这样的价格压榨,势必让供应商处境艰难。
日产接二连三的出现“鞠躬道歉”,可看作长期以来采取削减成本政策的结果。日本汽车立足世界的根本在于其完善的产业供应链及合理的价格管理。品牌与供应商共同协作,从而达到产品质量维持和价格调整的目的。日产打破了这样的平衡,外部压榨采购价格,降低了供应商对于品质的要求,而内部势必也随之降低了整个管控严密度。
据汽势Auto-First了解,目前日产中国工厂尚未发现如日本两家工厂的违规情况,不过这个冬季对于日产来说分外寒冷,不仅有董事长被捕、产品召回的“内忧”,还有销量低迷的“外患”。据相关销售数据统计,日产汽车在中国销量连续3月下跌,11月降至150139辆,同比下滑了9.2%,跌幅进一步扩大。虽然截至11月,整体销量较去年有着同比3.9%的微增,但已难以实现全年160万辆的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