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分析——上下通吃 再战合资?
从试驾角度看,长安睿骋CC的行车品质很突出,媲美或者超越部分合资品牌车型不是夸大其词。它的底盘调校很见功底,虽然这个感觉说起来比较抽象甚至难以描述,但是如果你是个老司机,一定会感知这些细微差别,并且知道它在自主品牌里很可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这些就够了吗?就能万事大吉,坐享其成?
![](http://img4.news18a.com/site/other/201712/ina_15124808571602609244_660.jpg)
其实未必,虽然长安睿骋CC的产品力够强,但同样定位B级车的吉利博瑞已经有了2年多的市场基础,即使在这代车型的产品末期月销也稳定在4000台左右,俨然成为自主B级车的模范,想要有所撼动并非易事。并且吉利把“博”字辈车型打造成相对更精品化的系列,让人有更多的产品联想和家族归属感,而睿骋CC就像是单刀赴宴。
不过从预售价(9.5-14.5万元)和车型尺寸来看,睿骋CC明显是想打一个跨级的“空间战”。它相比博瑞11.98-17.98万元的售价有两个梯度差,并且后者轴距2850毫米,车长4956毫米,比睿骋CC要大上一圈。而向下睿骋CC又比荣威i6的级别大、轴距长、空间爽,所以它巧妙的避开了友商品牌的直接冲撞竞争,让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当然能向上向下各瓜分一下份额是长安最乐意看到的。
![](http://img2.news18a.com/site/other/201712/ina_15124807911919537993_660.jpg)
![](http://img4.news18a.com/site/other/201712/ina_1512480794219100108_660.jpg)
这样看来睿骋CC在自主品牌里好像和博瑞和i6都不是直接竞争关系,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它的目标锁定在北京现代名图和东风悦达起亚K4上,在尺寸相似、品质相同甚至超越的时候,睿骋CC的性价比就变的更为突出。
并且韩系和法系最近“不争气”表现正好为我们的自主品牌带来生机,睿骋CC上市后如果符合大众心理预期,那么可以依靠自己的高配置、好做工、细腻的行车质感形成上升之势。
![](http://img3.news18a.com/site/other/201712/ina_15124808001565696010_660.jpg)
睿骋CC在前期利用“会呼吸的车灯”感性的调动大家的关注度,下一步就该让消费者看一看硬性的标准。比如设计时如何在妥协和坚持中得到平衡、在底盘调校时如何吸纳国外技术人才经验共享、在爱信变速箱上怎样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匹配验收,这些都是值得拿到台面上去说的。
![](http://img.news18a.com/site/other/201712/ina_1512480797157887240_660.jpg)
在这方面睿骋CC是可以学习友商的,像博瑞的拆车对比试验、礼宾用车、助力各峰会、发起文化活动等传播手段是非常不错的,这不仅巧妙的增加了曝光度,也潜在影响消费者对这台车的认可。并且说实话从整车的品质和做工来说,睿骋CC一点不怕抽丝剥茧,善于营销也是保证销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http://p0.pstatp.com/origin/3795/3033762272)
请登录
评论加载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