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希望济南有更多的配套企业
5月10日,济南市经信委装备产业处处长岳双荣带着一份提案回复来到小鸭集团。2月底的济南两会上,政府委员、小鸭董事长周有志提交了一份关于打造济南汽车工业就地配套全产业链的提案。在三楼的会议室里,两人讨论了一个多小时,话题一直围绕济南汽车产业配套。
有龙头无产业链是两人的共识。背后则是,济南已拥有重汽、吉利、青年莲花、宝雅、轻骑、中集等汽车企业,重卡、客车、轿车、电动汽车、摩托车、专用车等各类汽车都能“济南造”,但配套产业链相对薄弱。这已成为这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一块短板。
案例:一个螺母也要从外地采购
“举个很小的例子,汽车底盘用的螺栓、螺母,济南只有普通类型的,吉利所需要的耐腐蚀、高强度的在济南根本找不到。”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文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整车生产在济南,他们希望更多的配套能实现本地化。但他坦言,“公司的采购部部长跑了包括济南在内的山东很多地方,符合吉利条件的很少”。
对此,济南青年莲花汽车公司副总经理韩鲁平也深有感受。他说,一个没有加热等功能的普通后视镜,他们也得从外地采购。因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后视镜必须要有3C认证,但他们在济南没有找到合格的生产企业。据韩鲁平说,今年春节前,为了工厂不停线,他们不得不空运了好几次电器件。
买不到配件,同样让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兼工具车事业部总经理王汝江苦恼。他说,他们把电池等电动汽车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却在济南采购不到合适的充电器。
车企:需要300家配套企业,实际只有几家
一个个小案例的背后,是整车企业本地找不到配套,频频“喊饿”。
程文安说,目前吉利在济南的配套率只有1%,整个山东也不超过5%。据他介绍,造一辆轿车,仅冲压件就有大概300多个,整车则需要3000多个零件。济南吉利需要300家左右的配套企业,如今在济南为他们配套的只有几家。
在程文安看来,这让他们增加了不少没必要的成本。以汽车内饰为例,重量轻,但体积大、形状不规则,“在本地生产,费用可降低10%”。此外,一些价值比较高的零件,在长途运输中为了防止损害,包装成本比较高,运输成本也就高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在本地配套,“有什么事情比较好沟通”。
谈到空运配件,韩鲁平也直言,这不仅增加整车成本,更重要的是,可能因为一个配件耽误整条生产线的运转。而更让韩鲁平头疼的是,每个车体完成冲压等工序后,还得运到他们在泰安的生产基地喷涂,然后再运回济南装配。一来一回,每辆车的费用就增加了200多元。
韩鲁平给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去年他们共生产了2.5万辆车,仅这一块运输费就高达五六百万元。原因是,2005年公司在济南注册成立时,由于汽车涂装项目的环评必须经过国家工信部批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以零部件企业落地,没有建设涂装车间。
不过,韩鲁平说,以目前的产量,他们也不会上涂装。据他介绍,一个涂装项目的投资约1.2亿元,“一年的利息就上千万元”。只有等产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公司才会考虑上涂装。
王汝江也表示,目前宝雅能在济南实现的配套还不足20%。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变速箱、电控、充电器、注塑等,本土化配套的情况也不理想,“济南周边甚至没有一家电镀厂,所需零部件必须到河北、江浙去买”。他曾在广东工作过一段时间,所在的企业也属汽车行业,当地企业70%到80%的配套都能在省内解决。
上述整车企业负责人都向记者表示,目前能在济南配套的多为科技含量低的零部件,档次低,价值也低,并直言多花了很多冤枉钱。
现状:有“龙头”无“龙身”
相比轿车企业,重卡等生产企业的本地配套率要高一些。重汽集团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重汽70%到80%的总成是自己生产的。据了解,目前济南不少汽配企业是依靠重汽起家的,目前仍以重卡配套为主。如鲁得贝,其当年转型就是为了“傍”重汽,目前产品多为重卡配件。韩鲁平也说,有一次行业会议上,来了40多家汽配企业,绝大多数是给重卡配套的。
不过,重汽上述人士坦言,其总成里也有不少配件是外采的,以发动机为例,重汽自己生产发动机,发动机的缸体是重汽生产的,但活塞等多是从外地采购的。此外,玻璃、轮胎等也是外采的。“目前处于有‘龙头’无‘龙身’状态。”岳双荣多次向记者表示,济南的汽车配套能力确实跟不上整车厂的需求,济南汽车产业已经有了“龙头”企业,但没有形成产业链。
上述给周有志的回复,也直言“零部件配套能力滞后于整车发展”,零部件企业规模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少,本地配套率低。
根据周有志的说法,济南汽车企业零部件本地化供应不足10%,本地化外协加工配套不足5%,模具配套不足3%。而在一汽总部所在地长春及周边,汽车配套产业已经相当发达,当地配套率高达80%。济南市工商联模具行业商会有关数据也显示,汽车零部件在济南本地的配套能力尚不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