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观察 汽车限购令与产业政策打架,一方面由于产业政策缺乏长远眼光,另一方面,与限购令本身缺乏政策、法律依据有关。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19日向媒体透露,正在研究贵阳市上周颁布的“汽车限购令”政策,“此举不符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规划管到2012年,现在还没过期呢,我们从来不主张实施限购”。这是国家有关部门对贵阳限购的首次明确表态。(据7月20日《经济参考报》) 2009年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清理取消现行限制汽车购置的不合理规定,其中列明,包括“牌照注册数量”。然而,北京汽车限购令在一片争议声中出台之后,贵阳又出人意料地突然推出限购令,说不定第三个、第四个城市很快就会跟风效仿。 汽车限购令与产业政策打架,不仅让产业政策很尴尬,而且也让相关部门很尴尬。比如,工信部官员承认对地方限购令很难直接发文“拍板叫停”。也就是说,相关部门对违反产业政策的地方限购令只能表明自己态度而已,难以有实质性作为。 同时,这种背道而驰的局面也让地方限购令饱受争议和质疑———出台汽车限购令既没有政策依据,也没有法律依据,再加上缺乏民意基础,出台限购令就完全变成了地方政府意志。 汽车限购令之所以与产业政策背道而驰,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汽车产业政策过于僵化,缺乏长远眼光。众所周知,2009年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汽车产业等支柱性产业的影响,如今,这场金融危机早已远去,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早已变化,继续实施这样的产业政策已显落伍。 事实上,产业规划政策应是跨越几年的中长远政策,制定的产业规划不仅要有前瞻性还应该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产业政策僵化、缺乏前瞻性带来的后果,轻则让政策和政策执行者陷入尴尬境地,重则很可能会误导产业发展。现在,汽车行业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依据不满汽车限购令,尽管可能有行业利益在作怪,但却暴露出产业政策的制定水平。 另一方面,个别地方政府既缺少法治意识、民主意识,也缺乏治理交通拥堵的智慧。尽管地方政府推出限购令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出于好意,但比汽车限购令更优秀更可行的方案有很多,完全可以有效应对交通压力,比如说,大量限制公车比限购私车更有效,却不见地方政府来采用;甚至,国外好的管理手段完全可以照搬来用,却不愿意去借鉴;不管是改变城市功能定位,还是改进道路设计、道路施工、交通管制等,可以说都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而我们的一些城市管理者却偏偏喜欢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来限购。 |
汽车限购令与产业政策相悖 相关部门难叫停
汽车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5亿元合作 小鹏汽车获广东省产业发展基金投资
突破芯片技术/统筹智能网联 尹同跃提出两会议案
王凤英提出两会议案 探索中国新能源新思路
上汽集团陈虹:聚焦智能网联创新 推动绿色低碳
释放消费潜力 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发展
进军芯片产业 长城汽车或将战略投资地平线
合肥与蔚来再签协议 共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
共建数字长三角 威马携合作伙伴签订战略协议
碳中和三步发展战略 2020汽车蓝皮书正式发布
GOFUN科技品牌升级 布局出行及车辆管理业务
坚持自主创新道路 红旗促进新能源领域深度发展
将于2021年发布 上汽大通MIFA-MPV白车身下线
D轮100亿!威马汽车完成造车新势力最大单轮融资
促进产业研究 汽车智能产业研究院在京成立
松岛忠信: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向
身份转变初心不改 徐和谊对新能源产业的3点思考
30天内无忧退换!广汽菲克即日起推新车质保政策
瞄准氢能产业 上汽集团和中国宝武进行战略合作
包含终身三电质保等 哪吒汽车推出多项无忧政策
继续降低入手门槛 路虎推发现家族全新金融政策
聚焦中国汽车产业升级发展 解读尹同跃两会建议
透过“两会”看车市风向 发展新能源再“提速”
深圳市出台多项举措 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别克昂科旗推优惠政策 最高可享3万元置换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徐留平:应加快破除汽车消费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