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继“3·11”9.0级强震及海啸后,日本再次发生7.4级地震。这场天灾对全球汽车行业的影响恐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由于日本零部件供应商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生产,汽车制造商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别处,寻求替代产品以解决供货短缺问题。
据记者了解,对于原材料和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零部件,汽车制造商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供应商,但是寻找日本生产的半导体等高附加值零部件替代品并不容易。
日本地震后废墟
■车企找到部分零部件替代供应商
汽车制造商面对零部件供货短缺危机反应迅速,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日本强震及海啸导致的连带损失。由于受灾日本钢铁厂完全中断供货,“3·11”地震发生两天后,本田、丰田和日产即与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上海宝钢集团达成协议,由后者为三家日本车企的中国工厂供应车用钢板。
韩国零部件企业的行动也很迅速。据报道,现代摩比斯公司正在挑选供应商,以取代受地震影响的日本零部件供应商。该公司表示,截止目前已经找到了可以替代日本零部件的产品,但该公司拒绝透露任何产品信息。
虽然日本供应商生产的部分零部件能被取而代之,但找到包括半导体、微芯片在内的高附加值零部件替代品依旧是汽车制造商面临的一大难题。大多数汽车企业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不愿意承认正在拼命争夺货源,以维持电子零部件产品的库存,但目前微芯片、发动机控件、ABS、安全气囊等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奇缺是不争的事实。更让人备感压力的是,日本零部件企业何时能完全恢复生产仍然迷雾重重。
■日本地震导致高附加值零部件紧缺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即使不出现意外情况,日本零部件厂商恢复正常运营也是较为漫长的过程。汽车企业寻找新的供应商迫在眉睫。以日产为例,该公司多达40家零部件供应商仍未完全恢复生产。“现在每家零部件企业都是我们的目标。”日产一位发言人说,“震后第一天,我们就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零部件替代供应商。”
美国IHS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全世界领先的微控制器供应商日本瑞萨电子公司在“3·11”地震中失去了40%的产能。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的竞争对手(比如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似乎可以轻易斩获新客户,但IHS公司首席分析师马托菲尼认为,“争取新客户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据他介绍,零部件供应商通常专门为汽车制造商设计集成电路,替代供货方想要重新设计和测试这些零部件需要一段时间。
马托菲尼的分析不无道理。日本京滨公司是为本田提供进气歧管、发动机控制元件、喷油器等零部件。在地震及海啸中,京滨公司11家工厂中的4家受损。该公司发言人秀和长泽表示,目前受损的4家工厂只能以低于50%产能的水平运营。“我们的一些供应商也因地震影响到生产,尤其是微芯片目前十分稀缺,因此现在讨论公司何时能东山再起为时过早。”据他透露:“京滨公司的5家美国工厂虽正全力运营,但产能仅为日本工厂产能的10%。”
■日本零部件企业复产困难加大
地震和海啸对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考验还在继续。京滨等已经受到重创的日本零部件供应商将面临持续数月的限电现实。目前,零部件工厂白天停电时间通常在3小时左右,电力供应无法保证时,企业不得不暂停生产。
据日本媒体报道,德国博世公司正向其日本供应商出租发电机,以帮助它们尽快重新开工。不过,更多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想恢复生产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以麦格纳公司为例,其两家日本工厂已恢复正常运营,但由于部分日本汽车制造商仍未复产,麦格纳部分工厂恢复正常生产意义不大。
当日本汽车制造商因供应链中断而遭受重创时,美国汽车制造商也未能幸免。福特和克莱斯勒遭遇涂料供应短缺,通用汽车暂时关闭了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的皮卡生产厂。美国一家咨询公司的负责人谢尔顿·斯通说:“福特和通用汽车十分担心二三级供应商能否按时供货,尤其是生产高附加值零部件或者拥有专利技术的供应商。”
零部件供应链能否及时修复牵动着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的神经。福特发言人托德尼森称,该公司十分关注零部件供应链的修复情况。博世董事长贝恩德·玻尔则表示,电子零部件短缺在今年第二季度有望得到缓解,但他们现在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市场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