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汽车点评·评测·原创】
“两台车,短短两天的试驾,仍然感到意犹未尽,电动车真的就这样呈现于眼前,你不仅看到得见、摸得着,还觉得它正带给你欢喜和满足。就像电灯取代油灯一样,这是大势所趋,革命的原因绝非能源危机,而是技术革新带来的诸多优势。”——点评菌M
“时隔1年终于开上了i3,它几乎没有让我失望,留给我们的印象或者符合预期,或者超出预期,但是我仍认为,选择它,需要勇气!”——点评菌X
从提完车开始,我俩就一直在“友好的探讨”,期间有争论有共鸣。毕竟一起参观过i3莱比锡工厂,都满怀期待的检验着这台“未来之车”。
一定是宝马,但确实不像宝马
除了蓝天白云的车标和双肾格栅被严格的继承下来,i3的外观洗心革面般新颖。
i3是宝马“第一次”尝试用小尺寸营造大空间的车型,当然你可以勉强的说还有isetta
“宝马历来在强调车身50:50的配重理念,和以驾驶为核心的造车设计理念。但这一切在宝马i品牌上都是新的表述方式。”
“M菌刚换了台法系MPV,自称在i3上找到很多共鸣设计,或许他最大的满足在于:一个视驾驶乐趣为本的品牌整合了超前的新颖外观和实用的空间设计。”
所以,一个成功的外形设计,真的会拉近消费者的关注。回想更早涉足新能源市场的日系厂商,在这方面就做得差强人意了。
开着两台车如影随形的在大北京城转悠,但凡停车就被围观。“这是概念车吗?”“电的吧?”“好开吗?”“多少钱啊?”然后便扒着窗子往里看。
X菌和M菌一致认为:i3单凭外观设计就能俘获很大一部分人,在更多消费者眼中,不会太关心这是什么材质的车身,他们更在意什么品牌好不好看。
而点评网资深技术控L菌也放言:“i3开创了新的研发思路和制造模式。作为一款使用碳纤维一体化车架的车型,其售价之低廉简直令人震惊(虽然比起一般民用车还是价格颇高的)。
不同于此前采用碳纤维一体化车架的各类高端跑车,i3的车架并不那么强调极端的强度和轻量化水平,更不像那些车型一般将相当大比例的部件直接一体成型(工艺类似生产Boeing 787等新型客机的一体成型碳纤维中央翼盒的工艺),而是将大量部件分散开来,单独成型,并通过铆接和粘合等手段组合成车架,由此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良品率。
对宝马和三菱丽阳这两家这方面技术并非顶尖水平的厂商而言,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路,不仅规避了技术风险,而且让他们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开创者。甚至,很多这方面技术更为优越的车厂,都购入了颇多数量的i3进行研究和测试,以寻找自己的碳纤维一体化车型大规模商业化之路。”
分页导航 |
1.一定是宝马,但确实不像宝马 |
4.日常驾驶无顿挫、迟滞,且异常从容 |
2.空间及内饰是i3的另一大革新 |
5.买电动车,一定得明确需求 |
3.以安全为目标的性能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