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开始,曾一度风靡亚洲的韩国电视剧出口总额逐年下降,“韩流”变“寒流”,韩剧产业一度出现濒临崩溃的隐忧。而近年来,这股寒流已经从电视剧行业蔓延到轮胎行业。
锦湖、韩泰先后爆出安全隐患,韩系轮胎真是祸不单行。
投诉大增
深圳的一位蒙迪欧制胜车主李先生讲述了他的维权经历。今年2月,由于车的四个韩泰轮胎行驶了2万公里后便发现鼓包情况,李先生随即向4S店投诉,4S店回应称,“这是个人驾驶原因造成的”。3月,李先生向消协投诉,两天后接到4S店送胎检测的通知。4月,4S店同意免费更换一个轮胎。但李先生表示,他希望的是韩泰能召回问题轮胎。
在遇到轮胎问题时候,4S店的回应往往是归咎于车主使用不当,更换备胎,等电话通知。江苏常州的福瑞迪车主也面临了这样的问题,刚买了福瑞迪一个多月的时间,跑了2160公里,还没有做首保,左边前后两个韩泰轮胎就爆胎了。
同期,在各大汽车论坛上,充斥着韩泰轮胎车主关于轮胎鼓包的投诉。有消费称,由于韩泰轮胎质量问题,在驾驶过程中容易出现纱经断裂导致鼓包的情况,这使匹配韩泰轮胎的车企成为因轮胎问题被投诉的焦点。
另据媒体报道,东莞一家韩泰轮胎经销商今年1月进了一批2010年生产的轮胎,在售出的20多条轮胎中有8条出现爆胎。多个轮胎的外壁上裂着长长的口子,其中破损最为严重者连轮胎壁的钢丝都飘露在外。在经销商再三向韩泰轮胎提出检测要求数月后,韩泰的技术人员才给出了检测结果。据悉,该批次100余条轮胎中,问题轮胎达30%以上。
该经销商表示,发生爆胎的主因是轮胎壁厚薄不一。轮胎壁薄处在内胎充气后便会凸起形成一个包,车辆行驶时很容易出现爆胎。
而对于众多车主的投诉,记者致电韩泰轮胎中国总部。一位负责人在谈到产品质量问题时,很不耐烦地表示这个问题不方便说,随后要求记者发送采访提纲。截至记者发稿时,对方仍未对采访提纲中的问题给予答复。
韩泰内部人士称,问题轮胎的成因较复杂,制造工艺上存在不足,但也不能排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当。
质量疑云
中央电视台2011年“3·15”晚会曝光天津产韩国锦湖轮胎的质量问题;之后,同属韩国品牌的韩泰轮胎又被曝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锦湖轮胎日前宣布召回的32万条轮胎,目前也仅召回10%。5月15日,锦湖轮胎中国董事长李汉燮面对媒体时又突然“翻供”:目前为止所有的检测报告都显示锦湖产品是合格的。
两家轮胎企业均不承认存在质量问题,可他们不是第一次同时“出错”。 国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称,早在2008年收到495例针对轮胎的投诉中,较为严重的是锦湖轮胎的鼓包和侧面裂纹问题以及韩泰轮胎的鼓包问题。
根据芬兰测试世界有限公司2011年夏季轮胎测试报告表示,2011年对普利司通、邓禄普、韩泰、固特异、玲珑、米其林、倍耐力等轮胎进行测评,测评中韩泰轮胎综合测评7.5分低于邓禄普、固特异、普利司通等国际轮胎品牌,而国产的玲珑轮胎测试中的表现也强于韩泰轮胎。
资深汽车营销专家苏晖对此表示,轮胎制造商如此回应是一种荒谬的说辞,轮胎鼓包就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这和车主的用车习惯没有直接关系。
今年1月,韩泰轮胎曾在美国宣布召回部分轮胎。问题轮胎的症状与在中国的情况相仿,为“胎壁性能低于规范值、轮胎可能产生早期磨损,并且有爆胎的风险”。
在中国,韩泰并无行动。截至记者发稿时,韩泰轮胎尚未给予车主们一个明确的说法,仅计划针对经销商出问题轮胎较多的东莞召回100余条轮胎。
据不完全统计,之前锦湖冲击波影响范围内的整车企业已达16家,涉及产品35款。北京现代的车用轮胎以锦湖和韩泰为主,其经销商的售后服务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有消费者因为锦湖轮胎的事件来进行询问,但还没有消费者因质量问题要求调换,“但我们正在时刻关注着事件的进展”。
一汽大众的宝来、迈腾配套的是韩泰轮胎,一汽大众广州经销商表示车辆的销售并没有因为轮胎事件而受到影响,不过确实有消费者在询问类似的事件。
但是不少经销商都表示,目前已经有很多消费者开始注意到轮胎的重要性,并且开始询问相关事宜。
[NextPage]
神秘“返炼胶”
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表示,“中低端车可选的品牌无非就是韩国锦湖、韩泰,台湾的正新,新加坡的佳通,差别并不大,一般整车厂这几个品牌的轮胎都用。” 而“目前整车厂检测零部件质量的能力非常有限”,导致锦湖轮胎偷工减料的做法很难被发现。
随着整车价格的逐年下降,原材料大幅上涨,消费者购车时对轮胎关注度不高,以及整车生产厂家对成本的控制,轮胎厂家开始调整用料比例。
将生产线上的边角料回收再利用,显然是一种节省成本的好方法。返炼胶所占的比例成了轮胎企业得以生存的“神秘配方”。李汉燮称,唯一的区别是掺入的比例。而这个“比例”正是此次锦湖轮胎召回的关键点所在。
李汉燮称,“现在行业里返炼胶的添加比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配方。如果出台了一个统一的标准,锦湖一定接受。”
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这种行业规则的前提下,之所以锦湖轮胎会“出事”,是因为内部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是管理混乱的结果。
新规即将出台
据轮胎行业资深人士许春华介绍,我国轮胎生产标准相当滞后,1991年前原化工部橡胶司制定了《子午线轮胎工艺技术若干规定》,此后一直未重新制定过相关标准。根据该规定,胎面压出工艺中返炼胶均匀掺用比例不大于20%;胎侧胶、胎肩垫胶、三角胶压出工艺中返炼胶应按胶种不同分开回炼,出片后掺用,比例不可大于20%。但这样的标准已无法适应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节奏。
在产品检测标准方面,中国同样落后于其他国家。美国和欧洲2007年已提高了对轮胎的测试标准,测试速度由每小时137公里提高到了160公里,耐久性试验里程也从3000公里提高到了4080公里,但我国相关标准却未见调整。
而且,中国没有轮胎召回的先例。根据《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我国召回管理的范围仅局限于整车,未延伸至轮胎等重要零部件。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表示,《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处于研讨筹备阶段,预计年内将正式出台。其召回管理范围也将延伸至轮胎等重要零部件,其监管范围、监管力度也将全面提高。像锦湖轮胎、韩泰轮胎这样的企业出现的问题将被纳入监管之列。
美日法召回制度
美国的召回历时最长,相关的管理程序也最严密。美国早在1966年就开始对有缺陷的汽车进行召回。至今美国已总计召回了2亿多辆整车,2400多万条轮胎。
日本从1969年开始实施汽车召回制度,大多数是由企业依法自主召回。
法国对缺陷汽车召回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政府部门针对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直接和严重伤害的产品发出产品强制召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