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油三水”中,地位最高的莫过于机油,并且也是在常规保养中价格最高的养护品之一。由于引擎是一款车的动力核心,因此长效可靠的机油能够充分保证引擎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虽然车主在保养自己的爱车时,更换机油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相信多数车主并未近距离观察过汽车机油的更换过程,那么本期我们就来讲一讲机油更换方式和机油种类。
机油的主要作用
首先需要了解的一点是,为什么要更换机油,或者说为什么要在引擎内注入机油。无论是铸铁缸体的引擎,还是全铝材质的引擎,金属在摩擦时均会产生极强的物理磨损,而机油则在部件之间起到润滑效果,使引擎的寿命得以延长。不仅如此,在降低引擎各部件之间摩擦阻力的同时,更低的摩擦阻力还能降低引擎的工作噪音。
在引擎的曲轴高速旋转时,活塞和连杆等部件会与气缸壁摩擦。与此同时,当活塞位于上止点位置前,被压缩后的燃油混合气被点燃,爆炸时的巨大压力会推动活塞及连杆向下止点运动,倘若润滑效果不佳,组件会发生金属疲劳,甚至报废。而一款符合引擎动力特性的优质机油则能够在降低摩擦力的同时,抑制引擎的共振影响,在缓冲各刚性组件的同时,提升平顺性。
虽然引擎各组件之间的密度较高,但依旧需要考虑到密封性。对于四冲程引擎而言,每个气缸内的压力都是恒定的,倘若油膜无法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那么缸压也会有所偏差,不仅会造成动力流失,还会对排气脉冲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发生抖动。
事实上,当车主每天清晨启动引擎时,不仅引擎的转速有所增高,噪音也会随之增大。除了在转速方面造成噪音增大外,更多则是引擎被放置一夜后,油膜随重力影响滑落至油底壳,造成包括气缸在内各组件的润滑不佳和密封性降低等影响。
对于一些铸铁缸体,或者引擎内一些铸铁组件而言,防锈防腐蚀则不容忽视。机油能够使组件表面与空气隔绝,降低生锈的风险,同时也起到了防腐蚀作用。此外,随着机油在引擎内进行循环流动,还能够将积碳和金属碎屑等杂质带离,随后进入到油底壳,并且由机油滤清器进行过滤,随后再循环。
机油的更换方式与规格选择
机油一般会储存在引擎最底部的油底壳内,那么在更换机油时,普遍所采用的方式是先用举升机将车辆架起,随后将油底壳下方的放油口垫拧下,使废弃机油流出,但此种方式不利于清空油底壳内部的金属碎屑与积碳。相反,从机油尺位置进行抽取则能够最大程度排除引擎内部的杂质,但流程相对复杂,时间成本较高。
在放取废弃机油时会观察到,机油的颜色较黑,虽然在衰减后的机油中包含有金属碎屑和油泥等杂质,但真正导致机油变黑的原因则是抗腐蚀和抗氧化剂成分。机油呈现出黑色则表明该机油的抗氧化剂正常发挥了作用,并不是购买到劣质机油,或者机油已经变质。
目前,引擎机油的润滑系统多为油底壳形式,但对于一些马力较强的引擎来讲,则会采用干式油底壳结构。除去对性能方面的考量外,干式油底壳的优点则在于机油能够在引擎启动后,被快速喷射到需要润滑的组件上,对于冷车启动时的保护更强。当然,由于不需要考虑机油动粘度对润滑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加注粘度更强的机油。
当油底壳内的机油被放空后,需要将放油口螺丝拧紧,并且更换机油滤清器。待油底壳被封闭后,便可降下举升机,随后将引擎的机油盖拧开,注入全新的机油。在完成机油加注后,需要取出机油尺,并进行擦拭,随后检查机油加注量是否充足。
机油规格与应用
在选购机油时,许多车主会选择粘度较高、价格较贵的产品,无论车主选择何种规格的机油,前提条件是需要了解机油的种类。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产品分为合成机油、矿物机油和半合成机油,并且标号也各不相同,对于车主而言,如何选择机油则是一门必修课。
事实上,对于一款引擎,车主在选择机油时,需要考虑到设计规格、动力特性和使用环境等因素。合成机油作为人工制造的机油,在制作过程中,选用了各种天然物质进行化学分解,然后与各种添加剂进行合成。合成机油在冷启动状态下更加平顺,考虑到抗寒能力的优势,更加适合冬季使用。同时,合成机油的换油周期更长,相当于矿物机油的1.5倍或更长,并且清洁杂质和抗腐蚀的能力较强,价格也更高。
机油更换周期与不利影响
考虑到上述因素,对于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车主而言,为引擎更换合成机油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不仅如此,对于一些铸铁件较多的引擎,也应该首选合成机油,虽然价格较贵,但更长的使用周期则均摊了机油的价格。以5000公里或半年为保养周期的车款为例,倘若车主选择了合成机油,那么完全可以将保养周期延长至7500公里,即使不延长保养周期,在相同里程下的合成机油也完全优于矿物机油,性价比更高。
在适用车型方面,对于采用涡轮增压进气方式和大排量自然吸气的引擎而言,需要更换合成机油。涡轮引擎的缸内压力更强,金属磨损的强度也更高,更强的粘度使其具有更为理想的润滑效果,对于高强度工况的适应性更强。
此外,许多大排量引擎多采用高转速设定,那么在气缸的冲程方面会稍短,因此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的运动频率会更高,摩擦的次数和强度也会随之增加,为了降低物理磨损,更换长效型的合成机油不失为一项理性选择。而矿物机油是以石油提炼的矿物油为基础,配合了添加剂制造而成,在使用周期方面不及合成机油,需要严格按照保养手册的周期进行更换。
无论是合成机油还是矿物机油,都存在不同种类的标号,从而区分机油特性,并且在机油桶的包装上进行标注。以标号为“5W40”的机油为例,“W”代表冬季(Winter)环境下的动粘度,而前方的“5”代表此款机油在冬季环境下的最低使用温度,换算方法为:用“-35”与“W”前方的数值“5”相加,所得出的“-30”则代表此款机油在零下30度以上可发挥润滑作用。
在“W”后方的数值则代表此款机油在高温状态下的适应极限,数值越大代表机油在高温下的动粘度越强,适合涡轮增压引擎以及在激烈驾驶时使用。在动粘度的评定标准中,分为4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工况下的动粘度,可最为直观地反应出机油在每秒钟流动的面积,其换算方式为机油的动粘度除以机油的密度。
在机油桶位置不仅仅标注有机油粘度型号,细心的车主还会观察到在粘度标号前还会标注有“SAE”标识,“SAE”是“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的英文简称。同时,有些机油桶的外包装上还会标注有“API”标识,是“美国石油协会”的英文简称,而后方的“S”则代表适用于汽油引擎,“C”则是对应柴油引擎。事实上,无论标识开头是“S”还是“C”,后方的字母会从“A”至“N”进行排序,字母顺序越靠后则代表该机油的等级越高。
“省时省力”选机油 价格公道性能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论引擎的性能多么出众,均需要机油进行润滑。机油不仅仅是保证引擎运转的必需品,也是发挥引擎性能的催化剂,每一款车、每一款引擎都有相对应的机油,只有合理选择机油才能发挥出引擎的优势,切不可盲目追求高标号和高粘度的全合成机油。(图/文 网通社 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