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福井威夫:科技本田守护者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当代经理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5 7:46:49 文章录入:文 责任编辑:文

 

让梦想飞上天

  2004年,福井威夫刚刚升任社长一年。彼时,在坚持技术第一的同时,如何提高本田销量,使之在日本汽车界稳居第二的位置,成为福井威夫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这一目标不算遥远,但即便是第二,对于始终坚持独立的本田来说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面对本田汽车在本土销量的缩水,前任社长吉野浩行在功成身退之时,留给福井的目标是2004年日本国内市场销售量为100万。此时,领导者的决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田工作了38年后,时事已不允许这位领导者有任何迟疑。

  福井回到家,闭上眼,想起了本田宗一郎,大家那个时候都称这位创始人为“老爷子”。

  由于存在年龄上的差距,直到本田宗一郎晚年引退时,福井威夫才有与他面对面谈话的机会。尽管如此,他在事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凛然正义感仍然令福井倍感压力。

  40多年前,本田宗一郎开始想到造飞机,他对属下说:“这是我一辈子的梦。”

  作为老爷子带过的兵,福井曾受到这样的教诲:“避免失败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也别干。但是你要记住,只有经历失败的人才能听到这句话:‘你是失败了许多次,但是你却做出了这么伟大的事业,这对一个男人来讲是多么重要啊。’”最后一句语调是那么平稳,他拍在肩膀上的手是那么温暖。福井想起这些,老爷子似乎就站在他面前。

  做出正式进军商用飞机领域的决定,福井的想法清晰简单,“飞机,我们想了40年”,已经到了付诸实践的时候了。但从事技术工作的他每一天都没忘记,这一路将异常艰辛。

  1977年,本田建好了一座没有窗户的研究所,因为宗一郎不相信工程师们看着山水能画出设计图。研究人员傻眼了。“说是造飞机,可却是从一无所有的状态开始起步。到底应该如何开始这个项目呢?”在经过一系列连材料都找不到的痛苦尝试后,本田终于从能够满足低空飞行的燃气轮机开始起步,而且仍然不是买来别人的飞机模仿,而是自己画图纸。

  1996年的美国洛杉矶北郊,本田将研制好的发动机装在一架旧波音727上,经过难熬的等待,东京本部研究所接到电话“咱们飞上天了”,大家一阵欢呼,然后找酒馆喝酒,但是大多数烧酒屋已经打烊。

  如今,要将一个探讨了四十多年的话题完全付诸商业实施,福井威夫也慎重地考虑了相当长的时间。做出这一决定之后,有人提出异议,认为福井威夫的做法偏离了本田正常的商业模式。但他本人却坚持认为,正因为对长远目标的坚持和不断尝试,本田才能发展到今天,这才是本田的企业基因。将要进入的小型商用喷气机领域,是一块对本田而言市场前景非常好的领域,因为本田最大的优势在于,油耗比同行低40%。

  2003年,本田自主开发的商用喷气式试验机“HondaJet”进行首次飞行。2004年与GE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本田自主开发的涡轮风扇发动机“HF118”。2006年10月,本田公司推出的以Honda Jet命名的小型喷气飞机开始正式接受预订,市场表现相当良好,3天内收到了100架的订单。

  当本田的小型喷气式商用飞机再次飞上天的时候,福井社长领导下的第六代本田人明白,他们已经实现梦想。他在一张纸上兴奋地写道:“企业应该怎样成长,第一步,先于别人做到;第二步,先于别人想到;第三步,先于别人意识到。”

  片山修的《本田兵法》一书,总结了19条本田的兵法秘诀,其中一半是关于如何着眼于未来的,比如:公司必须永远保持年轻、失去梦想只能得过且过、要向极限挑战、不要闭门造车,世界才是无限的;而剩下的一半是关于如何着手于现在的,比如:要在有需要的地方生产、从小起步向大发展、不要一味苦思冥想,重要的是马上动手去做。

  但在福井威夫平民化的脑子里,梦想的实现,只和每一天的工作息息相关,这就是福井总结的三步成长法,是本田人的朴素哲学。依靠这种思路,本田坚持完善着发动机这一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并且在混合动力产品上见到商业收获;坚持一步一步让广州本田这个中国合资企业从年产1万台滚动到36万台的产能目标;也在坚持中,让基础设备和飞机这两个新支柱实现了宗一郎40年前的理想。

  梦想的理论是如何落实的?宗一郎也早就给福井这一代本田领导留下来了——“买得高兴、卖得高兴、造得高兴,每天都过得充裕,你能看到自己在工作中迅速成长。”

  引用美国经济学家一份研究报告中的话:本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知道应该放弃什么,应该坚持什么。福井威夫的坚持无疑印证了这一说法。

上一页  [1] [2]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