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世界大战催生的豪华品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生产发动机成名的迈巴赫赶对了时候,战争对各类发动机需求空前高涨。1916年,迈巴赫发动机公司开发出了一款最大可输出160马力的飞机发动机,推出当年就卖出2000多台,其中大部分是政府采购,也正是因此,迈巴赫在一战期间积累了足够资本。
一战结束后,协约国与同盟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这份旨在惩罚德国的条约中明确表示禁止在德国生产类似飞艇的交通工具。这无疑断了迈巴赫的财路,此后他们开始为海上运输工具提供高效柴油发动机,以及为家用汽车提供汽油发动机,不过此时的迈巴赫还没有生产整车的决心。
然而战后,出于成本考虑,德国本土汽车厂商不约而同的选择自己生产发动机,只有世爵汽车公司有兴趣引进迈巴赫发动机,然而在签订合同前世爵公司却提出了一连串令人无法接受的条件。面对着各种不平等条约,迈巴赫果断选择自己建立完整的汽车生产线,生产自己品牌的汽车。
与此同时,卡尔·迈巴赫逐渐开始继承父亲的衣钵,1919年,卡尔·迈巴赫在戴姆勒汽车底盘基础上开发出了一台搭载直列六缸发动机的概念车,最大功率46马力。这台名为W1的概念车虽然最终并未投入量产,却开启了迈巴赫品牌生产汽车的历史,也为后来的迈巴赫W3提供了技术基础。
很快迈巴赫便开始生产W3轿车,这台车早在设计之初便确定了高端、豪华的产品定位。1921年,迈巴赫发动机公司向所有人展示了这台汽车,它拥有一台直列六缸发动机,最高时速可达105km/h。W3推出后颇受高端消费者欢迎,总计生产销售300余台,是那个时代最畅销的迈巴赫汽车。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