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和商务部日前联合发文,公布了2011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车辆范围及标准。在一系列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相继到期后,作为一项延续了10多年的鼓励政策,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也恢复到往年的水平,但补贴车型范围和标准都做了调整。
与上一版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相比,今年的政策缩小了补贴车型的范围,提高了补贴标准。据悉,对重型载货汽车的补贴标准为每辆车1.8万元,增加1.3万元,申请补贴的车辆必须使用10年(含)以上且不到15年,无动力装置的全挂车、半挂车不在补贴范围内。
这是否能够给前5月萎靡的重卡行业注入新生呢?
政策仍无法影响重卡市场
当记者向河北同力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庆品询问标准对市场作用几何的时候,曹庆品反而问起《商用汽车新闻》记者:“这个标准是什么时候发布的?”可见,标准并未得到重卡一线经销商足够的关注。
“用户如果了解过政策,肯定会找经销商进行咨询,所以我们还不知情,用户肯定也尚未获得信息。”曹庆品说:“我觉得政策仍无法改变目前低迷的重卡市场。”
“重卡是用户的生产工具,如果没有生产资源,生产工具也就没有用处了。”曹庆品表示,目前各地开工的工程项目甚少,货运环境又是黑幕太多,导致运价涨不上去,用户的利润越来越薄。“微薄的利润让用户感觉养车过于困难,所以也就不愿意再购买车辆。不愿意换车,政策自然就没有影响力了。”曹庆品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
对此,安徽省滁州市福田经销商杨国水也表示:“我还没有听说这个政策,就目前来讲,对市场影响力并不大。”
“其实并非不看好补贴政策,而是现在这个市场环境已经很差,用户完全没有购买重卡的需求。没有需求的话,再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也无法引起用户的兴趣。”杨国水告诉记者,目前重卡用户的使用年限在3年左右,能够达到10~15年期限的重卡用户少之又少。
我国对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进行补贴始于1996年,但补贴标准一直不高。2009年4月,为落实国务院《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财政部、商务部加大了对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力度,总质量在12吨(含)以上的载货汽车及牵引总质量在12吨(含)以上半挂牵引车的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车4000元调整为5000元。
在2010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中,虽然车主提前报废符合要求的重型载货汽车可获得每辆车1.8万元的补贴,但前提是必须更新车辆。而如今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下发的新补贴标准中似乎对于更新车辆没有明确的要求。也就是说,用户的车辆使用年限如果在10~15年间,可以在不更新老旧车辆的前提下,购车时即可申领国家老旧汽车报废补贴。
补贴金额 用户仍提不起兴趣
据悉,2010年国家实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时候,记者曾走访过市场,也曾与车辆报废回收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有过交流。许多重卡用户表示并不会因为补贴而换车。“要知道,把旧车拿去卖废铁称重都比1.8万元高。”一位重卡用户如是说。
[NextPage]
“重卡用户一般都不选择以旧换新,只要车辆能满足运输需求就行,并不是说车辆的舒适性差、燃油经济性差、车辆维修频率高就一定要淘汰,这3个条件对重卡来说并不充分。除非用户选择其他行业,要把已有的车辆卖掉,或者由于货源变化,所载货物不一样,才需要换车。”杨国水表示,如果要淘汰现有车辆,用户首选买二手车。
而车辆报废回收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重卡用户中申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的太少,1.8万元对重卡用户不具吸引力,而且车辆真正能够使用到至报废年限的用户也很少。
如今,汽车以旧换新报废补贴标准已经结束,接棒的老旧汽车报废补贴政策虽说补贴额度有所提高,达到1.8万元,但仍然对用户缺少吸引力。
“就目前来讲,1.8万元对用户来说仍不具吸引力。”曹庆品告诉记者,“每辆重卡少则10几万元,多则20万~30万元,不像微车、轻卡那么便宜,一辆车的价值在几万元左右,如果1.8万元是补贴给轻卡,那作用肯定非常大。但是对于重卡而言,用户就少了积极性。”
对此,杨国水也认为,对于重卡用户而言,1.8万元的补贴太少了。“重卡一般用户只用3年,这远远达不到报废年限。”
刺激市场 改善货运环境是关键
所以指望政策来促进用户更新车辆,扭转市场的惨淡局面,基本不太现实。
曹庆品认为,首先要让用户获得利润,才能促使用户购买车辆。反观今年的重卡市场,完全可以用惨淡来形容。惨淡的市场导致重卡用户没有购车的欲望。“我认为,应该先解决物流顽疾,增加用户的运输利润,才能够促使用户购买车辆。”
“用户完全不在乎两万元的补贴资金。”杨国水告诉记者,主要是目前的油价涨幅太高,而运费涨不上去,整个货运市场导致用户失去信心。“你可以分析下,虽说每个月都能挣个1万元,但事实上纯利润可能也就2000~3000元左右,甚至比这还少。养车养司机都已经很困难了,怎么还会想着再买车呢?”杨国水说道,况且用户购买车辆使用3~4年之后便需要更换,很难达到政策规定的年限。
“所以,我觉得改善目前的货运环境很重要,单靠政策无法令整个重卡市场好转起来。”曹庆品认为。
(商用汽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