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海兹曼:大众汽车扎根中国 为未来出行做准备

作者:李吉阳 文章来源:网通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31 10:24:3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大众集团位于北京的亚洲未来中心在1月24日正式开业,与德国波茨坦的欧洲未来中心以及美国硅谷贝尔蒙特的加利福尼亚未来中心交相辉映。大众集团建立未来中心用于推进整个大众集团从硬件公司向集硬件、软件和服务为一体的公司转型。




未来中心重要程度不用赘述,它是大众集团的宝贵智库,是大众汽车集团创新理念的全球孵化器,更是把握未来的“秘密武器”。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向网通社高级副总裁李三先生这样说到:“我们在今日所做的工作,其重点是更好的为未来做准备,通过进行改革来更好地满足客户未来移动出行的需求。”



亚洲未来中心的成立则是因为中国和亚洲客户的需求具有独特性,更需要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期望值、需求和发展变化,以及和其他地区的不同点,这也凸显了亚洲未来中心的重要地位。



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数字官Johann Jungwirth在与李三先生沟通时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当来到中国大众未来中心之后,我认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可能在中国会被定义甚至被决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速度和中国在汽车工业研发投入的力度同样让我感到吃惊。”


2018年,大众集团正处在几大的关键期,一是进入迈向电动出行的关键阶段;二是启动的SUV攻势目前正处在攻坚阶段;三是大众集团正在由汽车生产商向全新移动出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转型。


在电动化方面,大众集团要在2020年前实现在中国销售4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到2025年销量数字要达到150万辆。为此,大众集团和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两位合资伙伴共同在新能源领域投资100亿欧元,用于MEB模块化平台以及增程动力技术等各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进。



对于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海兹曼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用strange(奇怪)形容2017年中国新能源市场。有数据显示,去年56万辆新能源车销量中,A0级或者是A00级的电动汽车占市场份额的60%到70%,这与大众集团未来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产品规划有着不小的出入。


但海兹曼认为,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目前这个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还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我认为当大众能够满足用户某些方面的需求时,这种情况会发生改变。例如在较大型SUV的细分市场中,只要车辆的电动行驶里程是合理的,拥有便捷、方便的充电设施,有快速充电的选项,而且购车以后的用车成本是具有可比性的而且是可控的,消费者便会接受且愿意购买新能源车。所以,大众要做的就是通过更加的丰富的产品来培育和发展中国新能源车市场。”


与新能源市场的“培育”策略不同,SUV攻势则是为了继续保持大众集团的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增长率。2017年大众推出了Teramont途昂和斯柯达柯迪亚克,今年还会推出多款SUV新车,其中也包括来自一汽-大众的全新产品。


而关于未来出行,大众已经活跃于多个移动出行服务领域,与滴滴出行在网约车领域展开合作;与一嗨出行在高端移动出行服务达成协议;还通过智能出行服务公司Mobility Asia在去年正式推出了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品牌逸驾(ezia)。


基于三大转变的关键阶段,亚洲未来中心的设立则显得更为有意义,它将大众集团最好的设计师与数字化专家聚集在一起,目的就是要深度挖掘汽车客户的用户体验,尤其是理解中国客户的使用需求。



大众汽车集团亚洲未来中心负责人Torsten Schonert博士这样向李三先生说:“大众在北京建立未来中心的目的不是作秀,而是真正为两个合资品牌提供助力。”


同时,Torsten Schonert博士还提到:“目前亚洲未来中心团队60%的成员来自中国;40%来自欧洲或其他国家。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更贴近消费者,聆听消费者的心声,把握中国汽车发展的脉络。”



在亚洲未来中心成立现场,大众还带来了由德国波茨坦的欧洲未来中心、美国硅谷贝尔蒙特的加利福尼亚未来中心所共同研发并经过本土化改进版本的概念车SEDRIC,它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的出行方式:自动驾驶、共享汽车、即召即用。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我们未来的需求,我们所期望的未来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将会是更高效,更智能,且更舒适和安全的。


结语:


亚洲未来中心于北京开业,中国市场的地位可见一斑,在这里,中国乃至亚洲消费者的需求将被更好的采纳并在产品中得到反馈。另一方面,大众所一直追求的高效、安全、节能的出行理念也将在亚洲未来中心得到更好的体现与挖掘。未来是可预测的,而大众要做的是将未来把握在自己手里。(图/文 网通社 李吉阳)





请登录


评论加载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