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广州车展“前菜” 外媒大咖如何看中国
|
作者:张朦/裴健… 文章来源:网通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17 8:42:4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2017年11月,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如约而至。这是汽车圈子里的一场盛会,也是各个品牌产品和技术的大比拼。本届广州车展,来自北美、欧洲、亚洲多个国家主流汽车媒体人与网通社欢聚一堂,组成“全球媒体大咖团”。16日晚,在广州车展开幕前夜,全球媒体大咖们在一起共同探讨中国汽车市场及行业的发展,对这一全球最受关注的市场进行探讨,为即将开幕的广州车展奉上“前菜”。 网通社创始人兼CEO孙广阔先生在为“全球大咖团”举行的欢迎晚宴上致词,并且表示网通社促成此次“全球媒体大咖秀”的初衷在于借广州国际车展这一行业盛会,邀请海外媒体朋友来到中国,通过近距离的接触、认识、了解和体验中国汽车,聚焦行业发展趋势、推动厂商与全球媒体互动、助力中国车企实现“品牌向上”战略。 同时,孙广阔先生还表示,希望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全球媒体大咖团”能亲身感受中国汽车工艺设计和制造品质,发挥各自所长解读本届广州国际车展,以专业眼光评析热门车型,为全球汽车消费者呈现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车展盛宴。 网通社高级副总裁李三老师与来自全世界各国的汽车媒体人进行了畅谈,并向大咖团传递了本次活动的目的,介绍了广州车展和中国汽车行业的具体情况。李三老师表示收到的反馈信息让他倍感意外,这种意外大致可以用“三个没想到”来概括:没想到海外大咖参与如此踊跃;没想到媒体同行来路多方;没想到来者不乏业界资深。 在晚宴现场,网通社与各位海外媒体大咖进行了深度交流,这些大咖们分享了他们对于中国车展、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本土品牌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诸多领域的看法。 来自德国法兰克福汇报(FAZ)的Jürgen Zöllter先生在谈到中国汽车市场和汽车产品的现状时表示,他从15年前就了解中国的汽车生产和汽车制造,驾驶中国的车辆,感受到中国汽车质量和驾驶性能方面的提升非常快,也非常巨大。尤其是过去五年,中国推出了很多汽车的品牌,质量也是不断上升。 Jürgen Zöllter先生还表示,他相信中国下一代的汽车和品牌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且具备更高的竞争力。 来自纽约时报的Jim Motavalli先生则谈到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看法。他表示,电动车是我们未来的发展趋势,电动化将与自动化相结合。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在设计汽车方面都是向电动或者是混合动力这个方向发展。但是要将内燃机淘汰,直接过到电动车需要一定的时间,燃油车到电动车的发展也需要时日,因为这是重大的变革。中国在减排、环保和降低温室气体方面都是站在全世界的前沿。 目前中国的电动车市场比美国大三倍,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发展也非常迅猛,为了让它更好的发展,它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需要建立足够充足的充电站,让电动车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充电,这是未来发展一个重要的举措。 来自世界报的Johnny Erling先生由于常驻北京,也曾参加不少国内车展。谈到中国车展,他表示,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今年4月份举办的的上海车展,展览内容非常有趣。这次的广州车展非常国际化,有很多豪车,很多漂亮的车模,也吸引了外国厂商和顾客来观展。 现在很多人关注中国可以推出什么品牌给世界消费者去关注,所以对于这次广州车展Johnny Erling先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点,就是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的本土品牌。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自主品牌也逐渐走向世界。对于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大咖团的成员们都有不少了解。其中,来自GTSpirit的资深编辑Zaid Hamid表示他曾经在伦敦乘坐过由比亚迪生产的巴士,体验非常好。他希望在本届广州车展中看到更多本土的汽车品牌和产品,并且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进步速度表示惊叹,希望中国将更多本土产品出口到欧洲各个市场。 来自Auto Motor und Sport的GregKable先生则指出了德国与中国年轻消费者的不同。他表示,年轻消费者是中国市场中的主力,并且偏爱豪车。中国消费者喜欢长轴距、大空间的车型。而德国的年轻人则会选择比较常见的品牌,大众往往会成为第一选择。同时,德国年轻人在购车时会考虑价位,出于经济性的考量,他们甚至会考虑租车而不去买车。 来自日本媒体Car Top的Shinichi Katsura先生是一位专业赛车手,他对于中国的共享汽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表示现在中国的共享APP做的非常好,去哪里都可以共享汽车,而日本则需要加强在共享汽车方面的发展,日本的共享汽车发展潜力也会更好。中国的共享充电桩也是很好的项目,不需要每个人都购买充电桩,生活会更加便捷。 17日,“全球媒体大咖团”将走进展台,以专业的、全球的、公正客观的眼光去深度解读2017广州车展,为全球汽车消费者呈现别具一格的饕餮盛宴。精彩已经开幕,各位敬请期待。(图/文 张朦 裴健如) 请登录 评论加载中...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