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家用车/跑车系出一脉 丰田Celica的故事

作者:刘可 文章来源:网通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6 12:10:35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WRX STI和EVO的老前辈



看今天丰田的产品布局你很难想象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丰田为了开拓欧美市场非常重视赛车这件事,在参加完1957年的环澳大利亚拉力赛之后丰田感觉意犹未尽,因此在之后的日子里成立了TTE(Toyota Team Europe)车队。



中间的过程我们略过不表,还是说回来那些Celica征战拉力赛的故事。1973年国际汽联将ICM赛事换装成为我们熟悉的WRC,此时的丰田为哪辆赛车更适合比赛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此时丰田仍然觉得使用卡罗拉打造的赛车有更好的平衡性,不过坚持使用Celica的声音不绝于耳,最终在1976年的时候,搭载直列四缸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每缸四气门的RA20 Celica赛车(基于第一代Celica打造)在葡萄牙站获得了第二,这时的Celica实力完全超过了卡罗拉。从翌年开始,基于卡罗拉打造的赛车就被丰田全面放弃了,所有的精力用于研发第二代RA40 Celica。



天有不测风云,1978年WRC放宽了参赛车辆驱动形式的限制,允许四驱赛车参赛,因此许多WRC车队打起了四驱的主意。不过这时候的丰田并没有靠谱的四驱赛车,因此把目光放在WRC非洲几个分站上。在整个80年代里,丰田仍然采用选择性参加WRC比赛的方式,并且参加一些地区性的拉力赛事。



在80年代初期,丰田在拉力赛场的表现可以说是令人失望的,主要原因就是Celica使用自然吸气发动机和竞争对手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确实动力不足,不过这种情况随着1983年Celica Twincam Turbo(TA64)的推出有所改变,在当年的首秀中,Celica Twincam Turbo获得了第六,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在后面的参赛经历中,这款车在非洲大陆多次夺冠,因此获得了“非洲之王”的称号。



此后,由于WRC赛会规则的变化,Group B被取消,Celica Twincam Turbo赛车也在1986赛季结束之后被迫退役。规则的变化对于丰田来说还有一个致命打击,因为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涡轮增压四驱的赛车,那就是之前介绍MR2车型时说过的MR2 222D赛车,它是由TTE打造的一辆非常激进的原型赛车,只不过它还没有机会证明自己,只能在古德伍德速度节上展现一下风采。





从80年代末期到1997年丰田换卡罗拉参赛的这段日子里,在全球的大型拉力赛场上都是由Celica GT-Four扛起的大旗,不过按底盘代号分为ST165、ST185和ST205,民用版相对应的车型就是第四代、第五代和第六代。在90年代的比赛中,丰田先后承受住了来自斯巴鲁和三菱的挑战,但是最终丰田并没有在WRC的赛场上继续走下去,而是把目光聚焦到场地赛,投身到F1的比赛当中。因此对于我们这些80、90甚至00后的车迷来说,一身嘉实多涂装的Celica确实没有WRX STI和EVO的印象深刻。



这回借着丰田出的系列文章还差下一期就结束了,看看今天在丰田在国内的表现,锐志停产、皇冠卖得半死不拉活,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也就是凯美瑞。但是曾经有那么一个年代,没有烦人的环保法规、没有复杂的碰撞规定,厂家也还没完全变成唯利是图的商人。那时候造的车里面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跟驾驶本身无关的配置,没有不靠谱的车联网系统,评定的好坏也不是后排能不能跷二郎腿,而是只要机器好、开起来有乐趣、能刺激你感官的就是好车,就会有买单的人。这样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很多东西都慢慢消失,值得庆幸的是那些存在过的事物或多或少的留下些印记,今天想你我这样的车迷可以随时从硬盘里翻出照片或视频回味一下那个年代故事。(图/文 网通社 刘可)





请登录


评论加载中...


上一页  [1] [2]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