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为啥宝马X1卖得过1系?原来吸能车身不是日本发明的?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浪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0-18 13:22:15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外国汽车不贴膜吗?CX-5 VS 天逸,谁更值得买?谁是吸能技术鼻祖?混动车没有充电口?全铝车身的秘密在哪儿?为啥宝马X1卖得过国产1系?6大问题,答案尽在本期Lab Q&A! Q:国外很少见车窗贴膜,请问贴膜有什么不好? 阮锦程: 车窗贴膜,大多希望能隔热和保护隐私,但过深的车窗膜会影响到司机的安全驾驶,侧、后窗贴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司机的视野。尤其是在夜间,对于一些没开大灯的车辆,从隔着膜的反光镜里很难发现,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劣质膜很容易产生光的折射和乱反射,从车里向外看总有雾蒙蒙的感觉,易使驾驶者产生眼疲劳。基于种种原因这,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是明令禁止车辆贴膜的,而我国虽然没有强行禁止贴膜,但对于过深的膜在车检是也不能通过。或者至少需要在司机排的窗户前预留一个三角窗,因为反光镜位置是不允许贴膜的,以防影响司机的后方视野。 Q:近期上市两款热门SUV,马自达 CX-5与雪铁龙天逸如何选择? 顾家栋: 15-25万元价位,究竟有多少款紧凑级SUV?我想一时间也没人能说出个准确数字,但要在众车型中脱颖而出,外观是第一要素。在这一点上,CX-5和天逸C5都很成功,但是相较于马自达颇受好评的“魂动”设计,天逸C5显然更激进,更具有个性。除了外观之外,同样也是一个理儿!在定位和售价上二者是对手,但是我觉得它们应该是两类人开的车,闷骚选CX-5,弄潮儿选天逸C5。 Q:吸能技术是日本还是欧洲车厂研发出来的? 阮锦程: 你所以说的“吸能”其实是被动式车身安全设计的一部分,吸能技术是欧洲车开创的,不是日本。而在吸能式车身的研究方面,奔驰和VOLVO是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发,它们一直是各国厂家学习的目标。 被动式车身安全设计是一个很模糊的领域,各家都是独门的技术,例如很难说丰田的GOA技术好还是本田的G-CON更好。但每一家的技术就最其大致技术方向都一样,都是保证远离乘员的车身在碰撞时吸收一部分能量,而乘员附近的框架要保证最高强度,不能变型。 Q:凯迪拉克XT5既然是混动车型,为什么会没有充电口? 顾家栋: XT5身上的这套混动总成,官方称之为“轻混动”。放在整个混动系统的分类里看,轻混是介于启停和中混之间的技术。相较于中混,轻混实则是一方面把原来启停系统里的电机变得更强,另一方面利用90V高压混合动力系统多了的那台电机作为辅力(6.6kW,无法进行纯电行驶),在启停、加速、匀速、制动四种行驶工况下助力驾驶体验。所以从本质上讲,轻混XT5的工作模式更像是有电机助力的燃油车,没有充电口也是正常的。 Q:全铝车身近年很火,有什么好处?最早的全铝车身用在什么车型上? 阮锦程: 最早的全铝车身是出现在超级跑车上的,本田的NSX是最早采用全铝车身设计。但超跑的产量非常有限,而奥迪A8是第一款把全铝车身用在大批量生产的车型上。 全铝有什么好处?以A8所处的D级车的尺寸为例,大排量发动机、武装到牙齿的豪华设备,现在的顶级的豪华轿车变得越来越重,一辆自重超过2吨的轿车,运动性和燃油经济性就会大打折扣。要减轻车重,就要在材料上做文章——1994年奥迪首先在其A8上应用了ASF全铝车身,马上引起轰动。在不改变车身强度的前提下,一个A8L全铝白车身只重220kg!这比一个小型车的全钢车身还要轻。 不过全铝也不是什么都好的,近年就连奥迪也开始弱化这一技术,更多采用钢-铝混合结构来打造车身。铝材除了成本高外,在关键位置的结构强度是不如钢材的,而且全铝车身的损坏后维修成本非常高。另外新型钢材结构强度更高,重量也有一定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帮助钢材赢回了竞争力。 Q:同样是三缸前驱,为何宝马X1大卖而宝马1系三厢却销量惨淡? 顾家栋: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想啊!首先,宝马X1可是一台SUV车型哦~并且在换代国产加长之后拥有了在竞品车型中名列前茅的空间体验,这可是天朝消费者最喜闻乐见的!但反观同样是国产前驱三缸机的宝马1系,主打驾控乐趣而非空间?没错,这很宝马。但却不是定位消费者的菜。 多说一句,体验过国产宝马三缸机的车主想必都知道,其NVH工程可以说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考虑买台4缸发动机车型,但就是这样,宝马1系的4缸机起步价已经来到了30w。如果手握30w,难道你不会认真考虑一下空间更大同样富有乐趣的3系吗?话说都想买3系了,再加一点点钱买台SUV岂不是更好?这样说,你能懂吧。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