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汽车的发明者 历经两次战火的百年老号
|
作者:刘可 文章来源:网通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9-4 11:39:2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田间地头走出来的越野之王 二战中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名扬天下,兵种的搭配、战术的运用都成为后世学习的对象,但是二三线的后勤部队仍然全面“骡马化”,部队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德国老百姓了。因为物资都要优先供给军方用于生产武器装备,德国老百姓在战争中的那些年过的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生活。不过戴姆勒-奔驰算是个异类,它在二战期间面向普罗大众推出了一款烧木炭的车,加满一次炭能开200公里,这对出门只靠人力的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个福音。 然而真正厉害的还是在后面,也许是戴姆勒-奔驰公司的高层已经预见到战争结束后的样子,因此在1942年就制定了一个全轮驱动平头式车辆的开发计划,并在1947年年底推出。 看Unimog这几个英文字母估计很难形成条件反射这是个什么车,换成中文它叫乌尼莫克,名字也不算响亮。如今提到越野三剑客想到的就是奔驰G级、路虎卫士和Jeep牧马人,再算上越野能力相当出色的普拉多、兰德酷路泽、FJ酷路泽和帕杰罗等等车型,这些基本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越野车,不过它们在乌尼莫克面前都是垃圾。Unimog的名字源自于德文“Universal Motor Gerät”,翻译成中文是多用途自行设备,再翻译成人话叫做多功能拖拉机。 所以说乌尼莫克从一开始就是按农用机械设计的,只是它并没有只按照农用牵引车这一种功能去设计,而是包含了牵引车、农机载具、工作平台和小型运输卡车这些功能来设计制造的。在乌尼莫克的研发中,曾经在二战前担任奔驰发动机开发部门工作的海因里希·勒思勒尔提供了相当宝贵的意见,因为他在二战中以及二战结束后一直从事农业工作,最终戴姆勒-奔驰造出了一款 “全地形泛用拖拉机”。 20世纪50年代,戴姆勒-奔驰在原先的基础上推出了乌尼莫克S型,它的整备质量在1.5吨,从性能上说不仅对得起“全地形泛用拖拉机”的称号,还能满足军方的要求。时值联邦德国战后部队重建以及加入北约组织,乌尼莫克S型凭借出色的越野性能、多用途的功能以及过人的可靠性得到了军方认可,并且随着北约集团联合军演,乌尼莫克S型获得了外国军队的青睐,订单纷至沓来。如今该车除了广泛装备北约部队之外,在非洲和南美洲等83个国家的军队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种既能拉着大炮“洗地”又能在田间地头干活儿的“多功能拖拉机”简直就是纯爷们儿的代表。 乌尼莫克这么牛逼当然是因为一身过人的本领,非承载式车身就不说了,它用的还是鹅颈式纵梁结构;奔驰G级出名的前中后“三把锁”是越野车迷心中的图腾,乌尼莫克也有;另外乌尼莫克还有一个设计是现在很多越野车原厂状态没有的,这就是门式车桥。其实门式车桥很常见,公共汽车、机场摆渡车因为车轮直径比较大而造成不便于乘客上下车,这就需要门式车桥把车厢更贴近地面,而乌尼莫克是把这个门式车桥反过来安装在车上,进一步增加了离地间隙,让车桥、差速锁外壳和车底其它重要零部件更远离地面。最直观的成果就是,直桥车会“卡蛋”的情况,采用门式车桥的乌尼莫克未必会发生。 写在最后:简单介绍完乌尼莫克之后这篇稿子也该收尾了,其实奔驰还有很多黑科技没来得及介绍,举个例子奔驰是最早一个提出碰撞溃缩区并实现量产的品牌,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奔驰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安全、坚固、可靠和豪华,虽然在战争中沦为帝国机器的重要力量,但是对于奔驰来说这完全是迫于无奈不得不去做这些事而已。(图/文 网通社 刘可)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