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如何将艺术与汽车工业融合?宝马这样做

作者:王静亚 文章来源:网通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6-5 10:36:31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提到艺术,给人的感觉是高雅和美感,而说到工业更多人联想到的是机械与金属之间的碰撞,无论如何都很难想象这两者之间的融合。但是一家跨过百年历史的德国豪华车企——宝马,在42年前就开始做这件事。到如今,已经宝马已经推出了19辆“艺术车”。


而其中第18辆宝马艺术车于5月31日在中国进行了全球首发,这是一款由中国艺术家创作完成的艺术车。在发布会之前,网通社从罗伯森博士(宝马集团董事)和康思远先生(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两位集团高管口中听到了对这件艺术车作品的高度评价。这辆将数字化科技与艺术表现形式融合所打造的艺术车作品,被他们称作“是一辆名副其实的为21世纪创作的数字化宝马艺术车”。在这辆宝马艺术车上,或许可以看到汽车的未来与未来的汽车。


当代艺术与汽车工业发展高度吻合



宝马艺术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42年前。早在1975年,法国赛车手埃尔韦•保兰在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前邀请美国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尔德将自己的战车BMW 3.0 CSL打造成一件艺术品,第一辆宝马艺术车由此诞生。在之后的40多年间已有来自5大洲11个国家的19位艺术家参与过宝马艺术车项目。而每一辆宝马艺术车都可以看作是凝练当时艺术潮流与汽车文化的经典。



刚刚发布的第18辆宝马艺术车,在宝马看来不仅是一项为品牌自身而运作的艺术车项目,也对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辆艺术车是由中国女艺术家曹斐创作完成的,与宝马的这次合作可以看作中国当代艺术正在走向世界;另一方面,这辆运用多媒体手段创作的数字艺术车,将增强现实技术与实体车身相结合,由此也进一步展望了宝马集团未来在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为特征的数字化出行方面的愿景。



曹斐在创作第18辆宝马艺术车的过程中,不仅仅有纯粹艺术层面的思考,她还深入了解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宝马对未来智能出行的构想等等。“作品在展示前瞻未来出行愿景的同时,融入了对艺术和速度的激情。而这正是1975年宝马集团发起艺术车项目的初衷。”罗伯森博士说。所以这辆艺术车会率先在BMW上海体验中心展出。此后,这辆以BMW M6 GT3为原型车的宝马艺术车将于2017年11月17日-19日参加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街道赛。


在艺术车创作期间,曹斐乘坐了BMW M6 GT3的原型车,在赛道上体验竞速激情,并多次到访宝马集团总部,与工程师、设计师和数字化专家们进行了多次交流。通过参观华晨宝马位于沈阳的铁西工厂,让她真正的理解了智能化的生产过程。她将这些经历转化为思考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实现艺术与汽车工业的高度融合。


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本土化



宝马在进入中国的23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目前已成为宝马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占宝马全球销量的22%。今年前4个月,宝马集团在华累计交付191,697辆BMW和MINI汽车,同比增长18.2%。同时宝马集团也在4月份交付了在中国的第300万辆新车。


对此,宝马将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全面的本土化、深入的本土洞察,以及积极的本土贡献。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国产车型已经占据宝马总销量的63%到65%,随着产能的扩充以及新产品的加速导入,未来这一比例将不断提升。本土化不仅仅是说说,它需要一个企业切身的融入到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环境中去,而通过艺术去了解当地本土文化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途径。



宝马对中国市场有着长期本土化的承诺,致力于本土化的发展分别体现在本土化产品研发、本土文化融合以及本土化人才应用。康思远先生强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本土化。”刚刚开业的新大东工厂的厂长张涛,她是宝马在华聘用的首位本土的女厂长,康思远先生夸赞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另外一位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刘智博士,很多人对他比较熟悉,最初工程师出身,后来转向销售系统,因成绩显著被提升为现在的职务。用康思远先生的话来说,人才本土化是宝马本土策略的核心之一。


宝马——一个具有年轻面孔的品牌



宝马如此大胆地启用年轻人才,与宝马品牌年轻化的发展战略有关。罗伯森博士介绍:“宝马是一个具有年轻面孔的品牌,我们的用户不一定年龄年轻,但很多都有一颗年轻的心。”就中国市场的情况来看,宝马车主的平均年龄要远低于世界其他市场。根据调查,到2025年预计会有40%以上的用户来自90后。



而这样一群热衷科技生活的年轻人与第18辆宝马艺术车的数字化表现形式高度契合。曹斐将艺术家对未来汽车与社会和人类的思考与宝马的未来出行愿景结合,在第18辆宝马艺术车中呈现出来。汽车爆发出的速度与中国社会变化速度的契合点是曹斐创作第18辆宝马艺术车的灵感源泉。


工业的发展本身就是艺术存在的另一种形式,但艺术又总走在时代的前沿。就像罗伯森博士所说的:“艺术总能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促进科技突破自身发展的边界。所以,当代艺术与当今的汽车工业发展本身就是高度吻合的。”(图/文 网通社 王静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