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古典结合现代艺术 品鉴斯柯达-中型SUV
|
作者:高翔 文章来源:网通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2-23 9:36:2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时间跨入到21世纪后,汽车已不仅仅是承托人类出行需求的工业产品,其附加价值往往占有更高的比重。倘若追溯到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那么热爱古典艺术的朋友会发现,诸多绘画大师均对几何学持有极高造诣,进而推动了“艺术与科学共存”的定论,并且在长达100余年的时间长河中,被后人巧妙地运用到汽车工业领域,使得汽车成为实用性与工艺性共生的结合体。 捷克布拉格 波西米亚风格的汽车雕塑 谈起捷克,人们会率先与布拉格联系到一起,虽然中世纪的古典文化与现代艺术产生了激烈碰撞,但却被设计师巧妙地联系到一起,并且未采用略显生硬的拼图形式展现。在结合了中世纪古典元素和波西米亚风格后,捷克已不再局限于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在包括汽车制造业在内的不同领域中,汲取了差异化的文化特色。 相比之下,象征着捷克精神的斯柯达却往往被众人所忽视,似乎在人们的脑海中很难将文化背景浓缩到汽车工业之中。没错,虽然120余年的历史沉淀不及酿造了多个世纪的艺术基垫更具感染力,但对于一项工业制品而言,印象派画作的展现形式与波西米亚的色彩格调也逐步渗透到斯柯达品牌的文化之中。 设计师讲SUV从手绘图纸至黏土雕塑 在与斯柯达柯迪亚克工程师的交谈中,笔者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虽然一款车的造型必须要妥协于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制约,但在实际测试中,往往优雅的外形总会创造出较为理想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究其原因,则在于车身的每一条折线均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出气流的运动轨迹。 事实上,对于曾经学习了12年绘画与设计的笔者而言,在与设计师的沟通中能够清晰感受到其坚持原则的强硬作风。为了遵循波西米亚风格的主题,当车身的每一处线条被确定后,仅针对风动参数进行尺寸或位置调整,减少因空气动力学制约而对车身线条造成的破坏,或许这就是“艺术与科学携手共进”的展现,也是古典艺术与现代工艺的巧妙结合。 在完成1:4尺寸的黏土模型后,设计师还需要对其进行反复修正,随后进一步制作出1:1尺寸的黏土雕塑,从而模拟柯迪亚克在量产车尺寸下的整体轮廓及构造。当然,作为一名优秀的外形设计师,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也是必备技能,唯有亲自上手才能达到脑海中所展现的完美线条。 前脸设计 遵循经典元素 当零距离接触柯迪亚克的瞬间,笔者能够清晰感受到,工程师在设计这款SUV之初,其设计灵感往往源于德国人严谨的生活态度,但相比家族风泛滥的车型,似乎设计师并不拘泥于程式化的研发思维。在柯迪亚克的车身设计中,每一处线条、每一条折线均映射出设计师对品牌文化的深度认知,波西米亚风格的魅力自由奔放,使其在严谨的外形轮廓下,融汇了以浪漫主义色彩为格调的布拉格元素。 “继承与发展”是设计师必须考量的两层领域,虽然斯柯达在12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位设计师的思想仅占有较短的篇章,但最大程度还原了品牌在创始之初的经典元素。在继承了一个世纪的文化后,凭借自我认知,对经典事物进行二度创作,最终使柯迪亚克摇身为经典升华的产物。 概念车作为量产版的雏形,其表现了一台车最为核心的设计思想,虽然与柯迪亚克的细节方面存在些许差异,但依旧继承了概念车Vision S的经典设计。移步车前,直瀑式进气隔栅与轮廓简约的头灯相连,明显的尺寸差异使得前脸造型更具视觉冲击力,而类似棕熊与雄鹰的仿生学元素则表现出前脸的力量感和速度感。 头灯是斯柯达柯迪亚克的主要特点之一,细长的头灯组在LED光带的映衬下,具有形似女性眼眸的魅力,为了与直瀑式的进气隔栅呼应,在头灯内还布置有多道睫毛状的光带,与凸显力量感的前脸折线相互衬托,从而在硬朗的外表下,不失女性柔美的一面。 每一位设计师均秉承着一项原则,那便是细节决定成败。前卫的设计元素是柯迪亚克的点睛之笔,在两侧头灯与保险杠下进风口之间存在大量“留白”的区域,与造型精致的头灯相比,此项设计似乎并不合理,原因在于小范围且过于简约的局部会将目光聚焦于此。但是,细心的设计师则将四边形的雾灯镶嵌到该区域内,使前脸造型更为紧实高挑,并且在功能性方面最大程度避免雾灯遭受外力破坏。 从黏土模型能够更为直观地反应出,虽然斯柯达柯迪亚克的前脸造型采用了多道折线的设计,但整体造型相对圆润,并且以LOGO为中心点向四周延伸,即在圆润的基础构造中增添大量具有工业质感的锋利线条,从而描绘出水晶切割的质感。 优雅的线条并不能作为单一个体而存在,在营造水晶切割雕塑质感的同时,也要兼顾空气动力学方面的考量。当空气撞击到前脸时,靠近中网位置的气流会沿引擎盖上方的隆起流动,进而疏导至车身顶部。而靠近两侧头灯的气流则流经空气相对稀薄的车侧低压区,保证气流能够将前脸及叶子板等部分完整包裹,在抑制空气阻力的基础上降低因负压所造成的不稳定因素。 车尾轮廓 几何元素的无缝拼接 在行驶过程中,车尾的被关注度往往高于前脸,一台车的设计美感也往往取决于车尾造型。对此,设计师在描绘柯迪亚克车尾线条时,采用了与前脸反差更大的设计方案。依靠多道水平折线塑造出不同的截面质感,使得单一构造的尾门形成多块板件相结合的错觉,并且依靠空间上的位置差异,反射出不同的环境氛围,辅助车尾在不同光源的映照下,显现出更为强烈的空间层次。 仔细观察后不难得出结论,柯迪亚克的车尾造型也采用了以中心点为核心的设计语言,所有造型均围绕品牌LOGO展开。同时,在尾门的中央区域还采用了凹陷式设计,并且延伸至后叶子板两侧,形成八边形的水晶切割轮廓,而三角形轮廓的尾灯组则被布置在该区域内,依靠造型差异展现出车尾的简约化和现代工艺质感。此外,除保险杠下方采用了黑色塑胶材质外,隐藏式的排气尾管则避免车尾的整体造型遭到破坏。 民族文化便是世界文化,柯迪亚克尾灯光带的造型呈现出明显的“C”字状,撇开设计美感而言,由于在捷克语当中,“Česká”(捷克)的首字母为“C”,因此“C”字型的灯带则顺理成章。不仅如此,捷克国旗中的三色轮廓也在柯迪亚克车灯内有所体现,为了与捷克文化和历史相呼应,故采用了“C”字状和三角形的设计元素。 车侧线条 连结古典与现代设计的高腰线 车侧部分,柯迪亚克的腰线更加靠近车窗位置,配合较高的车窗边缘,使得车侧在视觉感受方面更为高大。此外,贯穿至前后灯组的腰线则使得前脸与车尾形成了一组整体构造,在19英寸的铝合金轮圈搭配后,整体视觉感受更为紧凑,并且极具张力。 在车身整体的造型设计中,车侧线条的优劣往往关乎到车身比例是否协调。无论是极具张力的前脸造型,还是刚中带柔的车尾构造,车侧的线条则起到了承接两者的重任,既需要保证与前脸设计相匹配,又需要照顾到车尾造型的特点。其中,腰线的造型更是车侧线条的核心,较高的腰线能够提升车侧的力量感,配合较高的窗线,在视觉方面提升了车身高度,给人以低重心的错觉。 内饰严谨 复古之余更现代 在内饰部分,斯柯达柯迪亚克还采用了全黑色内饰,整体设计沿袭了浓郁的大众风格。同时,细节部分还采用木纹饰板,在深色材质的真皮包裹下,配合蓝色氛围灯,在简约的整体格调下不失时尚元素的点缀。 在中控台位置上,斯柯达柯迪亚克还配有一块尺寸更大的液晶显示屏,空调出风口也被设计成竖置样式,并且将中控台分成三个区域。与此同时,柯迪亚克还在配置方面提供了自动恒温空调、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等实用功能,为车内成员创造更为舒适的用户体验。 总结:设计师的灵感之源 倘若将文化定义为一项事物的灵魂,那么以文化为背景而设计的汽车便被注入了上述灵魂。对于一款汽车而言,虽然完全遵照家族式的设计方案能够减少人力和资本的投入,但唯有设计师的智慧才能创造出独有的价值,使其成为融入人性特质的工艺品。 事实上,每一位设计者均保持着“眼比手高”的性格特质,在脑海中所构思的事物永远先于笔尖勾勒的线条,距离完美的目标更近一步。对此,或许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永远没有尽头,但正是没有尽头的追求之路才能孕育出无限接近于完美的设计作品。(图/文 网通社 高翔)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