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德国车拆开是钢梁 日本车拆开是泡沫 差距真这么大?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汽车之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1 6:41:19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车辆安全性能一直是众多车友关注的重点,尤其是被誉为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屏障的保险杠更是有着聊不完的话题。除了经常被国内厂家“选择性”遗忘掉的防撞梁之外,江湖上更是流传着有些车型用塑料泡沫来顶替防撞梁的说法,并且有图有真相:




难道这些隐藏在保险杠里的泡沫真的是厂家偷工减料的行为么?小编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车辆的保险杠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玄机。


由金属到塑料的演变


曾几何时,保险杠作为车辆被动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功能上可是作为保护车辆的重要安全部件。其实较早时期的汽车前后保险杠都以金属材料为主,它们一般采用钢板冲压而成,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不过出于多种原因考虑,最终汽车厂家们找到了更好的替代方案——塑料保险杠。



如上图所示,早期的车辆保险杠多是以金属材质制成的,虽然这样的设计拉风又坚固,但对行人来说简直就是“凶器”。


正因为如此融合了加强横梁(防撞梁)、吸能缓冲材料(塑料泡沫)和塑料覆盖壳体(保险杠)这些构件的现代保险杠成为了主流。



保险杠负责谁的安全?


有不少人认为保险杠对于抵御撞击时将起到重要作用,它直接关系车辆安全。其实现代设计的汽车钢性并不是靠保险杠来承担的,主要还是根据车身框架设计决定的,也就是说保险杠的薄厚和材质,并不能直接决定车辆的安全性,真正保证车辆被动安全的,是塑料保险杠背后的各种高强度钢车架,和这塑料覆盖件没啥关系。



正因如此,在欧美一些国家,保险杠并不被视为安全配置,比如美国只是将保险杠作为一个降低低速碰撞损失的配件所以综合来看。不同的保险杠可能会在小磕碰上存在差别,但对于较大的碰撞来说往往都是不堪一击的。


保护行人是现代保险杠的最大职责


在经过由金属到塑料的转变之后,现代保险杠的首要作用已由保护车身结构安全转变为保护行人为主,减轻车身损伤为辅的功能性配件。由于塑料的弹性比较好,在结合了内填充的塑料泡沫材质之后,可以有效缓解撞击力,配合前杠的合理设计,能有效降低行人被撞时的受伤程度。




还有一点,就是你发生轻微的碰撞或者刮蹭的话,塑料保险杠拥有很好的弹性,具备一定的抗冲击性能,也就是说,如果在小磕小碰的情况下没,塑料保险杠都能自动回弹自动修复,即使是掉漆了,也总比凹进去了强,毕竟喷漆比钣金修复便宜多了。



正因为塑料保险杠具有弹性的特质,因此在空隙里填充塑料泡沫这一吸能缓冲材质就成了车辆保险杠能够自动修复的关键。




由上面结构分解图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防撞钢梁与“保险杠”壳体夹层之间的,充当缓冲机构的高密度塑料泡沫,其作用是可以基于车辆防撞钢梁对保险杠壳体形成“软支撑”,在低速碰撞下、支撑保险杠壳体不容易变形,同时也可以支撑保险杠壳体进行自动修复回弹复位。


为何流言都针对日系车?


在保险杠空隙里填充泡沫其实在众多车型中早已广泛采用所以,用泡沫并不是偷工减料,而是一项安全设施。只是大众、奥迪、奔驰等品牌的车子一般会把泡沫喷上黑色,看上去跟防撞梁一体,不容易看出,而日系车很多采用白色涂装并直接露出来,因此看上去就比较“劣质”。



上图为大众车型的前杠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其同样采用了塑料泡沫材质的缓冲结构,只不过统一的黑色喷涂使其看上去更加整体更加高大上一些。相反下图中的天籁则采用了略显廉价的白色塑料泡沫结构,再加上国内口耳相传的日系车不安全的口碑,因此被误解也就在所难免了。



总结:


看了上面这些文字,相信大家对于保险杠中的塑料泡沫的疑惑可以迎刃而解了。保险杠里用泡沫不丢人,真正丢人的是某些国际大厂,在减配了防撞梁后还硬往里塞泡沫,使得原本完整的防护功能瞬间大打折扣,对于这些车型,我们是应该鄙视呢?还是鄙视呢?还是鄙视呢?




作者:薛凯文


来源:汽车之家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