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专业+敬业 参观日本汽车老工厂有感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新浪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8-5 10:29:3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十几年前涉足汽车媒体行业,期间参观过不少汽车工厂,以前参观过大众汽车公司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工厂,也参观过宝马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工厂以及MINI在英国牛津的工厂。今年5月,受景文舍和日经BP社日经技术在线的共同邀请,一气儿参观了本田狭山工厂,斯巴鲁矢岛工厂,日产追滨汽车工厂、日产横滨发动机工厂和丰田元町工厂,这些工厂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老(年轻的四十多岁,老的五十多岁)。



为什么选择这五个老工厂?它们都是日本汽车工业60年代至70年代的迅速崛起的见证者。参观这五个汽车工厂前,老叶确实有很多的期待,以前也没有去过日本,而日本的整洁和干净早有耳闻。不过,当进入到参观的第一个工厂本田狭山工厂后,厂房给我的视觉效果是有些大跌眼镜,不是什么工作环境好和干净整洁,厂房流水线设备真的很旧,一辆辆高品质的本田里程轿车就是从这样的流水线造出来的(峡山工厂比本田在日本最新建成的寄居工厂产品质量还要好)。后面参观的斯巴鲁矢岛工厂,日产追滨汽车工厂、日产横滨发动机工厂和丰田元町工厂大致也是如此,设备不新(有些可以用陈旧来形容,比不上国内那些新建的汽车合资工厂)、厂房比较旧。


专业+敬业  参观日本汽车老工厂有感


但是,这些工厂和我以前参观过的德国汽车工厂最大的不同不是设备如何如何,最大的差异还是在人,不论是接待我们的工厂导游和流水线上的工人,专业素养、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确实是高。除了流水线节拍调整的比较慢的丰田元町流水线(这个工厂只生产豪华车,目前产能仅利用了30%),其它四个工厂的流水线运转速度之快是以前参观这么多工厂中没有见过的,在德国汽车厂见到的那种相对轻松的工作节奏这里根本见不到的。汽车总装流水线的大部分汽车部件安装是无法使用自动化的,只能用人工(世界各个全世界的汽车工厂这点都差不多),这样快节奏下,日本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



这里我想用德国本土大众汽车的一些情况和日本这几个工厂来对比更能体现出德系和日系的一些不同。 建成于1964年的本田峡山工厂厂房占地面积是0.385平方公里。工厂员工总数在6000人,年产汽车在25万辆左右。大众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工厂是大众汽车公司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工厂,这个1938年建厂的老厂规模很大,厂房占地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总装线有8条。工厂员工总数有6万人(2015年统计数据),工厂的技术人员告诉我满负荷状态下这个工厂年产汽车60万辆。抛去一些客观因素, 这差距也真是不小。


沃尔夫斯堡的大众工厂


日本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用了很短时间成为汽车工业的强国。回顾一下这个阶段,1955年丰田汽车公司的年产量接近3.6万辆,这是一个什么规模?1955年,西德的大众汽车公司这一年生产了近29万辆汽车。也就是说丰田汽车一年的轿车产量顶不上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两个月的产量,差距十分明显。而那一年日本整个汽车工业总共只生产了6.9万辆轿车。那时候的日本汽车工业不仅是产量方面比不上世界一流水平, 技术水平也要比欧洲差很多。日产引进英国奥斯汀轿车的生产许可证,日野和五十铃买了雷诺轿车的生产许可证,它们都是通过学习欧美最新车型掌握当时轿车的前沿技术。而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流水线汽车生产模式上推出了效率更高的精益生产模式。



5年后的1960年,日本汽车工业制造了48.2万辆汽车,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汽车厂商也不再生产欧洲的车型了。再经过了十年,1970年日本汽车工业制造了530万辆汽车,超越了西德汽车工业的380万辆而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大国。


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推出了大量的新车型、新底盘和新的动力系统,5年左右就进行一次产品换代,丰田和日产轿车动力形成了4缸、6缸和8缸产品系列。相比之下, 同时期欧洲制造商新产品问世速度就要慢的多,新的车型和动力系统的型号也更少,奥迪是在1990年时轿车动力才形成了4缸、6缸和8缸产品系列,宝马完成这个工作是在1992年。日本轿车技术水平的进步速度明显超越了欧美, 当20世纪60年代结束时,在普及型轿车方面,原来欧洲厂商的技术和设计方面的优势几乎就不存在了,而且日本轿车在品控方面的优势逐步开始显现出来。



只用十几年的时间日本汽车工业就完成了腾飞,以后再也没有其它国家汽车工业能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再现这种成功。在高效的体系下,不仅员工有着一流的专业素质,工作也更辛勤,这是日本汽车工业给我的印象。想超越日本,必须比他们更努力,偷奸耍滑是行不通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