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东本召回事件:日本汽配世界垄断地位堪忧?
|
作者:张志勇 文章来源:新浪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2-23 13:49:4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新浪汽车讯(新浪汽车轮语汇 张志勇)日前,东风本田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6年7月31日起,召回2006年4月12日至2012年1月12日期间生产的思威(CR-V)牌多用途乘用车,共计533,350辆。 秒车价 CR-V17.98万-24.98万元询价 本次召回的原因并无意外,仍然是气囊问题。 在东风本田的描述中,部分车辆驾驶席前气囊在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容器可能发生损坏,导致碎片飞出,可能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驾驶席前气囊气体发生器,以消除安全隐患。 虽然召回中并没有明确气囊的生产商是高田公司,但是根据此前召回的原因描述与召回车型的生产日期,此次召回中的问题安全气囊生产商也应该是日本高田公司无疑。 因为一个公司,因为一个部件,因为一个原因,如此大规模的召回,应该是世界汽车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 在高田气囊涉及到的汽车企业中,不仅仅涉及到几乎所有的日本汽车整车生产公司,而且还包括美国三大汽车企业,德国的宝马公司、意大利的菲亚特更等欧洲企业也都被拖下了泥潭。 一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气囊,使得全世界的汽车生产企业都跟着“吃瓜捞”,可谓影响巨大。 不过,高田事件到此并没有任何结束的迹象。除了东风本田召回事件显示中国汽车市场也越来越多受到高田事件的影响之外,在高田事件的发酵国美国,高田事件仍然有可能继续扩大。 有消息说,美国汽车安全监管当局正在研究,是否应该扩大召回7000万到9000万具日本高田气囊发生器。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召回2900万具高田气囊发生器。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汽车市场,共计有多达1.2亿具高田气囊发生器含有与召回问题气囊相同的硝酸铵起爆器。 高田气囊事件看似一个案,但是如果考虑到日本汽车零配件配套企业在全世界的份量与影响,那么就会发现,垄断着世界汽车产业的日本汽车零配件产业,不仅仅是对中国以及世界消费者的贡献,同时也暗含着极大的风险。 相信许多人仍然还记得2011年日本特大地震带来的日本汽车产业大规模的停产,并最终引发世界汽车产业的一场灾难,中国的合资公司乃至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都因此而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 据美国调查公司 IHS当时发布的调查数据,由于日本企业受强震影响生产锐减,从日本进口的零件无法按时交货,预计世界范围内汽车生产量到3月底减产60万辆。 大众汽车、沃尔沃、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标致雪铁龙等欧美、亚洲等地汽车制造商无一不受影响,中国的合资公司也不例外。 看看当时通用汽车的忙乱,就能够知道日本汽车零配件产业对世界汽车市场所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当时媒体这样报道:通用先后关停了位于美国本土路易斯安那州的卡车组装工厂以及位于西班牙的拉戈萨(Zaragoza)工厂,而位于德国以及韩国的部分工厂都将放慢生产速度。 日本汽车零配件产业对世界乃至中国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呢?我们其实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更加清楚地了解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在《美国汽车新闻》评选的汽车零配件百强中,可以看到的一个事实是:在百强榜单上,上榜企业以日系为最多,多达29家,而2013年,日系其零配件企业的数量也是29家。这比美国的23家还要多6家,比世界汽车产业鼻祖的德国整整多出来10家。 而且,在这些入选的日本汽车零配件企业中,其在世界汽车零配件行业中的地位也很难有其它的竞争对手能够媲美。 在前50名中,有17家日本汽车企业;在前20名中,有七家日本企业;日本的电装公司更是排在世界汽车零配件企业的第二位。 2014年,中国有关部门曾经对12家日本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进行了相应的处罚。日本汽车零配件的垄断,不只是中国独有。 2014年2月,日本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承认操纵汽车零部件销售价格的行为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同意向美国司法部支付4.25亿美元罚款。 2013年11月,日本轮胎巨头东洋橡胶工业公司承认参与价格垄断,同意支付1.2亿美元罚金。 2013年9月,美国司法部彻查9家总部设在日本的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处并以7.45亿美元的罚款。价格操纵涉及的零部件产品包括座椅安全带、散热器、风挡雨刷、空调系统、电动窗电机和动力转向组件。 2014年6月,日本精工因同另外两家日本轴承制造商组建卡特尔联盟,密谋在澳大利亚市场对轴承产品的价格进行操纵,日前在澳大利亚被处以300万美元罚款。 日本汽车零配件企业为什么能够建立起垄断同盟,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其在汽车零配件方面的技术优势。 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最强的优势,在于汽车电子元件领域,日本企业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的汽车核心零部件市场拥有很强的市场话语权。 2011年的大地震恰恰暴露出全球汽车产业的脆弱性,即对日本汽车零配件技术的过度依赖。有媒体曾经援引福特汽车公司的说法,一种称为“Xirallic”的涂漆原料,一直被日本企业所控制,而这种原料是黑色和红色涂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或许令人担忧的不是日本企业的技术垄断对世界汽车产业造成的直接影响。 当5月30日,日本小笠原群岛发生8.1级强烈地震以后,虽然日本气象厅表示,此轮地质活动并非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后遗症。但是专家也警告,日本可能进入新一轮地壳变动的活跃期,并敦促为下一场大地震的来袭做好准备。 就中国而言,中国目前汽车零配件进口第一大国家是德国,日本则是第二大市场。日本在2014年上半年出口到中国的汽车零配件额度为38.80亿美元,占到整个汽车零配件进口额度的四分之一还多。 而且,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配件多是汽车生产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配件。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外商独资及合资汽车零部件公司牢牢掌控着中国汽车零配件销售市场75%以上的份额,且大多数份额为中高端市场。其中,日本汽车零配件企业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庞大的日本汽车零配件企业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性或者影响,相比汽车整车制造业而言,更加的重要,更加的不可或缺。而这恰恰也是中国汽车零配件产业的重大隐忧。 不过,高田事件的持续发酵,是否意味着未来的日本汽车配件产业在世界的垄断将要结束呢?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