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长安副总裁李伟:解读五大发展“要点”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通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26 9:58:1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近年来长安汽车相继推出了逸动、CS35、CS75等车型,助推整体销量节节攀升,2015年1-9月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75.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2.1%。作为自主品牌中的“技术”派,销量的快速增长离不开长安对于自主研发的重视。对此,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伟向网通社介绍到:“长安近十几年不断打造核心的技术,核心的研发能力坚持正向驱动,这些年长安尝到一些甜头”。除此之外,李伟也向网通社详细解读了长安汽车未来发展的几大重点,将在现有基础上全面加强整体实力。 1.坚持正向研发,每年销售收入5%投入研发 网通社:2015年整体经济下行,对国内汽车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但是长安汽车持续保持逆市增长的良好态势,您认为这是为什么? 李伟: 今年整个经济下行,汽车行业的压力非常大,长安汽车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原因有多方面的,实际上也是长安汽车这些年的一个积累,有很多的经验也说不上,经济下行和整个环境的影响对长安汽车的发展有很大的压力,简单的来分享一下。 长安近十几年不断打造核心的技术,核心的研发能力坚持正向驱动。这些年长安尝到一些甜头,正向开发为什么有甜头?一个核心就是基于市场用户的需求来开发产品,核心就是研发的能力对市场把握的能力,最后实现的能力保障。这些年长安持续不断的在研究总院投入,这是长安研发的一部分,这块长安一直在不断的投入,每年都按5%的销售收入来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长安不断的掌握了一些核心的技术能力,而且不断的一些新技术探索和储备,通过这些储备,奠定了长安实现的能力,这是最主要的。通过我们的市场研究,长安在全国有9个用户的调研基地,还有每年上千场次用户的调研,通过这种对市场深度的调研能够真正挖掘出来,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车?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把这个挖掘出来以后,把它转化为技术的语言和技术的要求。 有这个要求以后,如何来实现?这是长安有点进步的一个原因,是能够按照这种要求,把用户的语言转变成整车的属性,再把整车的属性分解到系统的技术指标和系统的技术要求中,再分解到零部件的技术中去,这就是所谓正向开发的核心。 特别强调一下,实际上也感觉在很多方面和世界一流的企业来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长安五国七地的研发布局,就是充分利用全球最优质的资源能够快速融入长安整个研发团队中,能够让这些原来认为是瓶颈的领域,能够快速的补充,能够和世界一流的企业,原来在瓶颈中变成了一个平等,或者还具备一些优势的态势。通过自主研发体系的打造,才能不断有很多经典的产品横空出世,才赢得用户的喜欢。 2.制造、质量、营销、社会服务四大体系促进产品销量 除了支撑能力和研发能力还有一个体系能力,汽车不是研发出来了,就会成为一个旺销的持续的产品,后边有一系列的支撑能力,包括制造能力。制造体系、供应商体系能不能保证生产的一致性和品质感的形成。还有一些体系,就是质量保证体系。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这些零部件的质量都由70%都是由供应商来完成的,这样如何保证每个零部件都能够100%能够成为合格产品?这就是整个质量管控体系怎么样。 另外一个就是营销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体系的打造也是长安取得小小的成绩一个关键,靠体系的力量来支撑发展,这样才会持续的发展。 3.长安集团 体系 共通化,自主车型品质超合资 网通社:长安技术这块也是发展比较好,您觉得如果从整体的产业层面来看,技术大概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在产品研发中是不是还有一些瓶颈,具体讲一下。 李伟: 中国的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来看总体是有差距的,因为中国毕竟才发展十几年,从自主研发而言和真正百年老店来看差距还是存在的。长安在快速的改善,比如说整个体系中,长安汽车的质量保证体系,这几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长安的质量水平,现在用两个大的指标,比如故障率,千台车进店的一个维修率,体现产品在市场的水平怎么样?还有一个用户的报备数,虽然没有出问题,但是用户不满意。在长安旗下的企业都用这个指标,包括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PSA、长安马自达,都用同样的体系,同样的指标,包括同样的系统进行统计。 长安自主乘用车质量水平现在超越了合资,每周公司总裁都要组织开质量周会,批评最多往往还是很多合资企业。在质量这块,长安已经打造了一个核心的能力体系,而且也达到实付质量。在研发这块,现在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应该说作为中国本土企业有一个比较好的,对中国的市场,对市场用户识别性,识别的能力,比合资企业,包括世界一流的企业更强。在内部的企业交流会中,实际上合资方都会和长安一同探讨,对中国市场用户的认识和了解,共同来分享一些研究的成果,而且每半年董事会,都要邀请长安自主品牌的专家进行交流和分享,也是基于地利人和这些方面。 现在来看与世界一流企业距离是在一些精细化的、匹配、标配上。这方面原来是靠合作伙伴,比如博世进行标定,对系统而言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整车的考量,驾驶性、经济性最优的,基于用户层面,长安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因为国外的大车企,在整车集成精细化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做,而且把相互的平衡做得很好。 比如平时强调经济舒适型,功能性又稍微差一点,在最优的点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来提升。未来十年以后准备用在车上的技术,应该是未来的方向,如果要得到持续不断竞争力的保证的话,长安未来会在这块加大投入,下一步加大力量。在国外来看,10%的资源和人力在未来十年以后的技术上,现在长安可能只投了2%左右,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 网通社:我们知道长安逸动和吉利多款车是竞争对手,并且博瑞上市以来表现一直不错,长安在未来在这类车上有什么规划没有? 李伟: 应该说在整个汽车系统中,紧凑型车竞争最激烈,而且市场容量是比较大的领域。这不是一个车型的竞争,是企业实力和技术的支撑,要共同面对和合资企业的竞争。合资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合资企业价格下探,直接进行焦灼交锋的态势。在紧凑型车方面后续也会投入更多的是产品,不断的升级,形成一个竞争力,自主品牌要站住脚,才能说明中国品牌在轿车领域是站住脚的,是成功的。 自主品牌之间,共同来战斗。对于B级车这块,因为受品牌影响和市场用户接受度影响,所以量不会很大,但是目前是技术与产品的制高点,或者是不断冲刺突破的支点。长安对这块非常的重视,长安后续已经在研发的一些产品,后续睿骋的一些产品。而且也会推出有竞争力的,它最核心体现在技术品质上。在长安的整个体系中,这个是一种高端的产品,不断向上突破,而且自主品牌不断往上攀升的支撑点,所以未来对这块领域非常重视,后续也有不断的新产品会出现。会看到睿骋CC,后续有新产品会投放市场,满足市场用户的需求。 4.发力新能源,打造第二代新能源汽车平台 三电技术全面升级 网通社:国家刚刚出台了面向2020五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国家层面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配套设施这块,长安在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对这样新的政策,有什么样的技术筹备呢? 李伟: 针对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长安在战略积极应对,发布了长安的新能源战略。主要说一下在技术层面,新能源汽车主要分几种,一个是纯电动汽车,一个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个是燃料电池汽车,这方面长安都在进行探索。这方面关键的核心,主要有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电控技术,整个长安推出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从整个软件、硬件到生产,实际上都是长安完全自主。 此外包含了电池管理系统,也是最为核心的,这块是从整车控制一样完全掌控。还有一个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为核心的一个零件,长安是供应商来供应,集成组装跟整车的布置、安全都有很多观念,这方面长安也掌握了。下一代也在研究平台化的技术,长安叫第二代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平台,不管是从电池上、电控上、电机上都在进行升级换代。 5.掌握智能互联技术 一级智能驾驶技术将搭载于长安自主品牌车型 网通社:长安在智能化目前有哪些技术亮点或者突破呢? 李伟: 长安在智能化发布了战略,智能化一级的技术在今年年底,在明年16款车型,包括睿骋上会搭载。一级技术概括是,比如说在高速上会自动跟车,二级技术长安在进行预研,在2018年会搭载上市。智能化三级现在布局在美国,现在做预研。在智能互联,长安取了一个名字叫incall系统,在今年累计装车已经达到50万,现在是中国品牌排第一的。 此外还包括智能互联,未来车和车路基于安全。目前智能互联还是基于舒适方面的应用,也有一些互联网的应用,智能互联最终能解决安全的问题,车和车路的通讯方面。目前拿到一个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今年展示了八个场景,这样有效的规避,传统的雷达摄像头,应用一些视距、视角能够实现无盲区的安全应用。同时这个技术,今年在美国7月22日也参加了智能化试车场的一个演示,包括和国际的一些巨头,福特、丰田汽车的互联互通,都是在美国的智能车场实现了演示。 网通社:长安储备了那么多的技术,消费者最先能够感受,明年上市的新车里边能够搭载什么技术?在智能泊车的样车这种技术用到长安的车上最快会到什么时候?长安这块的技术跟其他国外的技术比差距有多远的?现在是15公里,如果是高速路上会达到多少呢? 李伟: 长安今年年底,明年一季度会上智能化一级技术,智能化一级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一个维度实现完全的自动化。比如说全速跟车,车速从0到最高速是100公里,根据安全条件来设定,在明年是可以实现的。 当前的ACC都是指的高速ACC。另外一个全自动泊车,两个方面都有控制,一个是转向控制,一个是自动控制。这是在智能化二级,或者2.5级的技术,这个时间根据市场的具体投放来确定。还有一个,大家很关心的关于车载动态的导航和车载的互联,在今年年底和明年一月份会给消费者大批量的来提供。(网通社 2015年11月2日北京报道)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