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解密雪铁龙裁员 法国汽车业误入三陷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9-24 11:11:5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上个月,法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标致雪铁龙集团公布新的重组计划,宣布将裁减8000个岗位。这一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震惊法国各界。汽车产业是法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多项辉煌,而如今深陷困境,既与欧债危机等密切相关,也与屡次掉入“陷阱”有关。


第一个“陷阱”: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1日,法国共拥有机动车3800万辆。在过去10年内,法国机动车总量年均仅增长1%,这意味着法国汽车市场接近饱和。从每千人拥有机动车数量看,欧盟成员国2005年为525辆,2010年增至552辆;而法国同期则从596辆增至599辆。


不仅如此,欧洲汽车销量也逐年递减。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估计,欧洲汽车销量2011年约为1350万辆,比前一年下降1.9%;2012年降幅可能达到4%。


法国两大汽车制造商对欧洲市场依赖性相对较大。标致雪铁龙销售额的61%在欧洲实现,而雷诺集团的比例是53%。标致雪铁龙承认自身对南欧市场依赖过大。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急剧蔓延后,标致雪铁龙汽车部门出现亏损也就不足为奇。


标致雪铁龙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资力度,希望将欧洲以外地区的销售额比例从2006年的32%提高至2015年的50%。然而,每当经济危机来临时,标致雪铁龙就重新退守欧洲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标致雪铁龙希望用欧洲市场的盈利投资新兴市场,再回过头来救助欧洲市场。但市场有周期性,新兴市场还没做大,“后院”已经起火,拆完东墙却来不及补西墙。


第二个“陷阱”:政府补贴


鉴于汽车工业的重要性,法国历届政府都重视保护和扶持这一行业。1993至1997年,法国政府出台补贴政策,通过给消费者发放津贴,刺激“以旧换新(即出售达到报废年限的车辆转而购买新车)”。


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扶持遭受重创的汽车工业,法国政府当年年底就推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这项措施短期内大大促进了汽车销售,2009年法国新车销量达230万辆,创1990年以来新高。但在该政策收窄并取消后,法国新车销量开始直线下降,今年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同比跌幅超过20%。


此外,法国政府还对环保机动车进行补贴。今年7月25日,法国政府公布了一份汽车扶持计划,将电动汽车补贴从此前的5000欧元(约合6186美元)提高至7000欧元(约合8659美元),将混合动力车补贴从此前的2000欧元(约合2474美元)上调至4000欧元(约合4948美元),同时扩大环保津贴优惠对象。


法国《世界报》指出,法国政府提供的每一项补贴政策实际上都是刺激消费者提前消费,从而为下一次危机埋下伏笔。法国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阿诺·德武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法国环保汽车补贴“效果有限”,并不能迅速提高汽车销量。在现有市场和经济环境下,要快速提升汽车销量比较困难。


第三个“陷阱”:战略


分析人士认为,标致雪铁龙陷入困境,与其自身战略失误也脱不了干系。法国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麻日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标致雪铁龙战略上迟缓,没有尽早实施高端化和全球化战略,而是集中在量大利薄的小型汽车生产上,从而陷入被动。相比之下,雷诺十几年前就完成重组,关闭在本土的制造厂,在东欧地区主打低端品牌达契亚,在欧洲市场保留雷诺小型车,在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通过与日本日产结盟来分享利润。


数据显示,标致雪铁龙44%的汽车在法国生产,而雷诺只有23%。在法国本土制造意味着成本高企。据法国《费加罗报》估算,在法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比在斯洛伐克高700欧元(约合866美元)。


法国《世界报》指出,法国两大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生产的汽车高不成低不就。省钱的消费者会购买经济实用车型,而喜欢中高档车型的消费者会购买德国品牌汽车。尽管标致雪铁龙也提出高端化战略,但高端化是长期战略,最后结果也许在20年后才显现。


麻日成表示,标致雪铁龙陷入困境未必是坏事,这喻示着法国汽车工业将进入行业整合的一个新阶段。在不久的将来,各方将加强协作,努力提高盈利能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