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产业政策助力 零部件巨头豪赌在华节能市场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8-6 11:10:09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在中国汽车急于进行动力系统“节能”升级的大背景下,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们看到了新的商机。 最近,欣特-卡斯特、霍尼韦尔、吉孚和博格华纳等跨国零部件巨头都加快了中国步伐。一方面迅速扩建生产基地,另一方面通过设立在本地的研发中心,“毫不吝惜”地将他们多年积攒的优势技术实现本地化,以符合像一汽、上汽、长安和奇瑞等中国“客户”的需求。 紧盯节能商机 让这些外资企业感到欢欣鼓舞的是,很多计划就像当初设想的那样,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我们工作在全世界行业需求最高的市场。没有哪个市场需要这么多有着丰富商业内涵的快速决策。”面对随时都会带来惊喜的中国汽车市场,吉孚动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GRC)总经理吴立的表述,在当今跨国零部件厂商的老总中颇具代表性。 作为德国GIF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GRC是GIF在苏州工业园投资1000万欧元设立的高科技研发中心,其主要任务就是从技术层面“有偿”地支持中国的合作伙伴——那些急于将更加省油的双离合变速器(DCT)装配到量产车上的汽车企业。虽然到2010年,GRC在中国本土市场的销售额只有区区5000万元,但最近,吴立却越发看到了未来中国市场的“钱景”。 据吴立介绍,目前GRC正在全速推进两个DCT项目,其中一个将催生上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DCT变速箱。 相对于传统的自动变速器而言,DCT双离合变速器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对整车的燃油经济性改善和提升车辆的驾驶乐趣更为明显,而越来越受到中国汽车企业的青睐。“DCT全面取代传统自动变速箱只是时间问题。” “DCT下一步就是更加先进的变速箱,即锥形结构无级变速箱(KRG),这种设计如今已经发展成型,将很快找到它在中国的用武之地。”吴立告诉记者,除此之外,GRC还准备将全球最重要的电动车研发中心落户中国。“具体来说,我们计划今年年底将电动车研发中心落户中国的结构框架研究出来,在明年上半年做出明确的工作计划。” 除了GRC外,近年来同样致力于将DCT双离合变速器技术带到中国市场的,还有为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商提供发动机和动力系统零件的美国博格华纳公司。如今,这个在全球17个国家建立了62个制造和技术基地的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其市场开拓的重心早已由西方转移到了东方。 “从市场层面,我们今年在中国的成绩相当好!单今年前8个月,公司营业额的增长率都在30%左右。”博格华纳中国区总裁谈跃生谈到中国业绩时激情满怀,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陷入停滞,但博格华纳在华则四处建厂,逆势扩张。 目前,博格华纳在北京、大连、宁波都建立了工厂和办事处,并将中国区协调中心和研发中心放在上海。其在中国市场最大的投资项目——与中发联 (国内12家整车厂联合成立的投资公司)合资成立的“博格华纳联合传动系统有限公司”于去年5月在大连正式动工兴建。 这个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注册资本6700万美元,总投资2亿美元的博格华纳双离合变速器工厂,计划于2011年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从事DCT控制模块的生产和销售。新工厂一期工程计划产出量达到每年50万套模块,预计至2015年收入可达20亿元人民币。 博格华纳设在宁波的涡轮增压器工厂,则将新客户拓展的目标瞄准了普遍缺乏该项技术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尽管目前客户仍以大众、通用等外企为主,不过自主车企的采购额增量相当明显。”谈跃生告诉记者,在宁波涡轮增压器工厂的销售额,到2015年将从目前的7亿元增至20亿元。 同样,世界500强企业——被称为“涡轮增压器鼻祖”的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已经准备好要在中国市场同“老乡”博格华纳展开正面较量了。霍尼韦尔涡轮增压技术部中国区总经理高定贵告诉记者,公司将于2012年为广汽-菲亚特公司和江淮汽车的小排量汽油发动机供应涡轮增压器。 截至目前,霍尼韦尔公司还与中国另外3家整车厂在汽油发动机项目上进行合作,并且与10多家本土汽车制造商商讨联合开发项目。高定贵预计,随着发动机节能标准的提升,全球市场涡轮增压器普及率将从2009年的21%提高到2020年的67%;中国市场也将从当前的9%提高到2020年的61%。 产业政策助力 实际上,据记者了解,目前在中国市场寻求节能商机的,除了有吉孚动力、博格华纳和霍尼韦尔名声在外的老牌企业外,另外像来自瑞典的欣特-卡斯特这样专注于通过改善发动机材质从而提升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燃烧效率的技术型公司,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为了在中国市场大力推广蠕墨铸铁技术,欣特-卡斯特聘请了同样在该领域颇有深入研究的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伯明作为技术顾问,并在全国范围的多个城市举办技术宣讲会,以便让更多使用大功率柴油机的商用车制造企业,来购买他们的技术。 在欧美等地,由于排放和能耗标准更为严苛,德国重卡制造商曼、福特、PSA标致-雪铁龙乃至奔驰宝马和奥迪都已成为欣特-卡斯特主要客户,但是在中国,只有一汽和东风等一两家企业在尝试购买使用欣特-卡斯特的技术。 虽然有部分像欣特-卡斯特这样的外资公司,他们在“淘金”中国节能车的路上才刚起步,但是这些跨国公司的高层们都坚定一个信念: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在迅速膨胀的同时,对于节能和环保技术的依赖就显得更为紧迫。“将来肯定是要赚钱的,这只会是一个时间问题。” 中国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上的决心,尤其是对汽车产业技术升级的迫切需求,是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决定大力度拓展中国市场前吃下的“定心丸”。 例如,从今年7月开始,中央财政对提前达到第三阶段油耗限值标准的汽车产品,实施了“节能车示范推广”的财政补贴政策(对达到节能标准的1.6L排量以下车型补贴3000元),这在相当大程度上激励了更多本土企业,通过改进发动机能效或者装配涡轮增压装置等做法,来实现降低发动机排放和能耗的目标。 于此同时,日前被媒体曝光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也拟定,通过节能和新能源车技术目标的逐步推进,到2015年中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5.9升/百公里;5年后的2020年,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整体水平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届时将达到4.5升/百公里。 所有这一切,都为零部件巨头如今豪赌中国增加了底气。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