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元贬值日本汽车在美国又开始风光再现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搜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26 8:02:1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据摩根-斯坦利测算,由于日元贬值,目前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日系车的平均单价降低了1500美元,而按美国汽车界测算则降低了5700美元。分析认为,日本汽车已经全面恢复,新车质量力压美国“三大”,如果日元持续贬值,美国汽车或将再次上演“底特律灾难”。 近日,有关“底特律死城”的报道引发人们对美国汽车业的猜测。其实,美国“三大”这两年日子过的还不错,2011-2012都保持了强劲增长。不过,“底特律阴影”确实存在。 上周末,美国政府对日本希望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协议)谈判的意愿表示“谨慎欢迎”——日本方面必须有所行动,对美国汽车开放其国内市场。不出所料,这一动向旋即引起了美国汽车业的恐慌。福特公司和密歇根州(底特律所在州)州长联合数十位名民主党议员致信奥巴马总统,强烈要求美国继续保留对日本轿车和卡车征收2.5%和25%的进口关税。他们认为,虽然日本的汽车进口关税为零,但其非关税措施五花八门,美国汽车很难进入日本市场。如果不对日本施压,美国汽车市场将面临日本进口汽车的再度洗劫。 福特和美国议员们的担心并非多余。据彭博社报道,现任日本首相安倍去年12月上台之前,就力主通过日元贬值来振兴日本经济。近一年来,日元对美元贬值17%,日本汽车成最大受益者——在美国市场,以丰田为首的日本汽车不仅可以大幅降价销售,更有充足资金投放广告,与竞争对手相比,日系车的配置要高出很多。 据摩根-斯坦利测算,日元贬值使得在美国销售的日系车的平均单价降低了1500美元。而据美国汽车业测算,由于日元贬值,日系车的平均让利幅度高达5700美元。 美国汽车业则认为,日本汽车借助日元贬值蚕食美国市场份额刚刚开始,不包括日本在海外的汽车厂,每年仅从日本本土向美国和欧洲出口的汽车就达200万辆,仅丰田一家,其在美国销售的进口车比重就达27%。如果日元持续贬值,美国汽车或将重新上演“底特律灾难”。据彭博社综合多家机构预测,按照2011~2012年的势头,今年美国“三大”销量可达676万辆,为2007年以来最高,但是日元贬值恐怕会给这一预测带来变数。 彭博社还报道说,日本人“很狡猾”,绝不满足于日元贬值带来的眼前利益,谁能保证日元永远不升值?丰田的应对之策是:趁着日元贬值,加大日本本土生产比重(包括雷克萨斯),因为“日本制造”的质量更让人放心,这样就能减少近年来持续上升的召回数量。与此同时,为了防范未来日元升值,北美工厂的扩产计划不变。 另有分析认为,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表现强劲,日元贬值只是助推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2012年丰田重夺全球销量第一,说明日本汽车已从2011年大地震中恢复过来,丰田也彻底走出2010年召回危机的阴霾。2012年,丰田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12.9%上升至14.4%,今年头两个月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按照丰田的目标,到2015年,其全球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2月份,丰田首次将2012财年(截至今年3月31日)的利润预测调高至90亿美元,较之上一财年翻了一倍,为5年来最高。 对于美国“三大”而言,日系车的威胁还来自美国专业汽车评测机构对其新车质量的认可。据在美国拥有800万读者的Consumer Report 《2013年新车质量评测报告》,排名前七的均为日系品牌;美国“三大”无一车型获评所在细分市场第一名,为近年来最惨结果;得分最低的6个品牌均为美国“三大”旗下品牌:别克、克莱斯勒、福特、林肯、吉普、道奇。据Consumer Report分析,美国车的败绩主要是其车型设计跟不上潮流、可靠性差、车载多媒体技术落后。 令美国“三大”失望的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却对日元贬值持欢迎态度。他在接受美国国会货币委员会质询时说,日本政府支持日元贬值只是为了刺激其国内经济而非针对美国,不用担心由此引发美日之间的货币战争。相反,“我倒认为日元贬值可以刺激美国消费需求,防止美国经济陷入比通胀更可怕的通缩。” 值得注意的是,丰田高层毫不掩饰的说,安倍政府对日元汇率进行干预,使得日本企业充满乐观情绪,新一轮经济复苏已然可感。 TPP是一个横跨太平洋地区的综合自由贸易协定,最初由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在2005年发起成立,并在2006年生效。2008年,美国、澳大利亚、秘鲁和越南先后加入谈判;2011年,马来西亚、墨西哥和加拿大也加入其中。根据该协定,各成员国将相互废除绝大部分货物关税,并同意分阶段逐步实现零关税。从目前进展情况来看,美国在其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主导作用。按既定时间表,TPP将于今年年内完成谈判,但日本的加入可能会影响谈判进程。3月13日,TPP新加坡会议轮值主席表示,日本在正式加入谈判之前,应该先和其他成员达成一致并获得其支持,并且强调说,“不能因为日本因素致使谈判拖延。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